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电白月考) 考古发现,二里头陶质酒礼器中的鬻、盃与爵都是以大汶口一山东龙山文化的弩为原型创造出来的,玉璋等礼器也源自山东龙山文化。这些二里头文化的陶岙、爵等礼器,后来在长江流域、黄河上游等地皆有发现,玉璋也见于四川盆地、红河三角洲等地。这可说明(   )
    A . 南北经济存在差异 B . 中华文明由多元走向一体 C . 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D . 二里头周边贸易网络发达
  • 1. (2024高二下·扬州月考) /span>.图1为新石器时代城头山环壕村落的遗址,村落围有环壕,外有农作区,内有生活区、墓葬区等分区。这可以用来说明( )

    图1

    A . 村落是农耕文明发展的基础 B . 社会贫富分化的产生 C . 自然地理差异决定村落形态 D . 人居环境的建设智慧
  • 1. (2024高一下·泰州期中) 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
    A . 建筑技术的进步 B . 人工取火的发明 C . 原始农业的产生 D . 生产工具的改进
  • 1. (2024高三下·丰南月考) 距今3800—3500年的二里头遗址沿古洛河北岸呈西北—东南向分布,其中心区位于遗址东南部的稍高起的区域,包括宫殿区和宫城(晚期)、祭祀区、围垣作坊区和若干贵族聚居区等重要遗存。这一分布格局( )
    A . 可以认定二里头是夏朝的都城 B . 证实我国较早进入了阶级社会 C . 表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当发达 D . 反映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特征
  • 1. (2024高三下·渝北月考) 我国古代文献记载:商族的始祖契是简狄吞食玄鸟卵而生,周族的始祖母姜嫖在野外践“巨人迹”感而生弃。这些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氏族公社的某些特征。下列文化中具有上述特征的是(    )
    A . 龙山文化 B . 良渚文化 C . 二里头文化 D . 仰韶文化
  • 1. (2024高一下·安平开学考) 考古学家在湖北石家河古城三房湾作坊遗址20平方米范围内初步发掘陶杯4078件,学者估计5510平方米的作坊范围内埋藏的红陶杯数量可能会达到惊人的2242570件。另有观点认为三房湾200万残杯,对应的可能是数千万甚至近亿件成品。据此最合理的推测是( )
    A . 良渚先民具备强大社会动员能力 B . 神权阶层主导三房湾的文明秩序 C . 蛋壳陶生产依赖初步的社会分工 D . 石家河周围存在发达的贸易网络
  • 1. (2024高三下·锦州月考) 考古发现,二里头遗址的宫城区位于城市正中心,宫城区四周是长方形的围垣,围垣外侧是四条贯穿遗址南北的笔直大道,大道上还有行驶双轮车的证据。城内有作坊区,有粮仓或与祭祀活动有关的场所。各功能区之间以围垣和道路分隔,这类似后世城市“里坊”格局。材料可用于表明当时( )
    A . 城市规划基本定型 B . 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C . 国家管理卓有成效 D . 王权神权有机结合
  • 1. (2024高一下·安庆开学考) 文字是保存和传达语言的一种书写符号。下面依次是“亚”的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及现代汉字的书写形式。据此可见( )

    A . 文明起源多元一体 B . 文化交流丰富多彩 C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D . 中华文化博采众长
  • 1. (2024高一下·广丰月考) 中国古人类学研究在百年的风雨坎坷中取得了喜人的进展:人类起源各阶段的人骨遗骸化石材料,在中华大地上均有所发现,且分布广泛;人类起源序列各主要环节,在中国古人类学的发现中没有缺环。这主要说明中华文明(   )
    A . 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B . 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 C . 起源呈满天星斗之势 D . 兼具本土性和持续性
  • 1. (2024高二下·河北开学考) 河南省舞阳县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猪骨等20多种动物遗骸,并出土了世界上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乐器——骨笛。该遗址是( )
    A . 陶寺遗址 B . 龙山遗址 C . 红山遗址 D . 贾湖遗址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