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上·株洲期中) 国家治理须应时而动,通过不断的改革与变革实现国家治理方略的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灵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 相权在历代皇权主持下的改革和裁抑过程中逐步萎缩,最终从体制上被废……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任怀国等《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三   经过康熙、 雍正、乾隆、嘉庆祖孙四代的开拓,中国疆域达到了内在发展的极致……于北方遏制了沙俄的继续南下,且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了边界;于南方,运用朝贡贸易体制把欧洲列强的权利锁定在规程所允许范围内;少数民族地区,在承认中央王朝统治的前提下允许实行有限自治,并运用立法、因俗设官(制)、赐封等方式巩固了“大一统”帝国……这使得前中期的清朝对其疆域的最终奠定,能够从容地从学理与法理上得以自我确认。

    ——摘编自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秦之间政治制度“大变局”的具体表现。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从“独相”到“群相”到“兼相”的制度变革,并分析这种制度变革带来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前中期经略边疆的历史意义。
  • 1. (2024高一上·北海期末) 秦朝从三公九卿,到郡守、县令,乡长、亭长、里长,层层设置官吏。权力自下而上集中到中央,中央权力集中到皇帝,形成“天下之治,始于里晉,终于天子”的格局。这一格局设计旨在( )
    A . 维系大一统国家治理 B . 根除中央和地方矛盾 C . 杜绝相权对皇权制约 D . 提高国家的行政效率
  • 1. (2024高三上·邵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始皇还……浮江,至湘山(君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 上问博士曰:“湘君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於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使……红色)其山。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始皇)廿九年四月己卯,丞相臣(隗)状、臣(王)绾受制相(湘)山上:“自吾以天下已并,亲抚晦(海)内南至苍梧,凌涉洞庭之水,登相(湘)山、屏山,其树木野美,望骆翠山以南,树木见亦美,其皆禁勿伐。”臣状、臣绾请:“其禁树木尽如禁苑树木,而令苍梧谨明为骆翠山以南所封刊(封山禁伐)。 臣敢请。”制曰:“可。”

    ——岳麓书院所收藏出土秦简之“秦始皇禁湘山”诏书

    材料三

    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 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取生荔、麝(卵)觳,毋毒鱼鳖,置罔(网),到七月而纵之。唯不幸死而伐绾(棺)享(椁)者,是不用时。

    ——《睡虎地秦墓竹简·田律》

    1. (1) 材料一、二是探究秦始皇是否在湘山“伐树赭山”的史料,判断其史料价值高低,并说明理由。研究此问题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从国家治理角度简评秦始皇。
  • 1. (2024高一上·湖北期末) 史料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假如你是某博物馆的讲解员,当你为前来参观秦朝展厅的同学讲解如图展品时,你会从哪个角度来阐述(   )

    A . 促进了人们的经济文化交流,保证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B . 体现皇帝对军权的控制,可用于研究秦朝的军事管理制度 C . 反映了秦朝的丞相制度,可用于研究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 D . 体现了秦朝时的冶铸业水平,表现了工匠的高超技艺
  • 1. (2024高一上·湖北期末) 秦朝时,首创了文书的抬头制度,即规定了在书写文书时,如本朝代名、帝号或与皇帝言行有关的字等,在其前都要空一格或几格,或重新另起一行顶格书写,或另起一行高出数格书写。此举反映出秦朝(   )
    A . 以法入礼的思想 B . 中央集权的原则 C . 文臣治国的理念 D . 皇权至上的特征
  • 1. (2024高一上·岳阳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从本质上来说,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从而维护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存在。


    从四大基本制度中选出两个,结合秦汉治乱兴衰的历史,简要说明。(要求:明确写出所选的两个基本制度,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1. (2024高一上·岳阳月考) 秦朝时,郡设郡守、监御史、郡尉。郡守为郡的长官,可自行任免大部分郡以下的官员。监御史隶属御史大夫,负责监察郡守与其他官员。郡尉掌管郡驻军,主管治安、侦缉盗贼,直辖于朝廷。由此可见,秦朝(  )
    A . 地方政府职权扩大 B . 地方行政效率低下 C . 政治统一初步巩固 D . 贵族政治得以完善
  • 1. (2024·期末) 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度,“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九卿指“奉常、廷尉、治粟内史、典客、郎中令、少府、卫尉、太仆、宗正”。这一制度(  )
    A . 杜绝了官员腐败现象 B . 提升了地方治理水平 C . 明确了中央机构分工 D . 导致了分封体制瓦解
  • 1. (2024高一上·期末)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记载:“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这一官制 (  )
    A . 构成了贵族政治的内涵 B . 极大地削弱了相权 C . 利于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D . 造成官僚机构膨胀
  • 1. (2024高一上·月考) 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检索的历史知识词条,由此可知该小组研究的历史主题是( )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
    统一车轨、统一文字
    颁布法律、编制户籍
    迁徙豪强、整顿风俗
    A . 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措施  B . 秦朝的暴政与秦末农民起义及速亡  C . 西汉的强盛与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D . 秦汉时期的生产力发展与政治变革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共2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