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济宁开学考) 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治者把“ 帝 ”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 “天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了六国,并采用以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

    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的格局。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

    材料三

    秦朝作为中华帝国的开端,确立君、臣、民三层一元的政治结构,君主与官僚构成统治 阶级。他们对千万小民的控制和支配,是其最突出特点。秦汉政治体制规范了最基本的特征、 倾向。隋和唐初的制度,是在总结前代制度的基础上,适应新的时代特点而形成的三省制。

    元由三省简化为一省制,明制追唐,宋承元制……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
    2. (2) 概括材料二中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有的历史条件。
    3. (3) 依据材料三,分析秦统治者所创制度的影响。
  • 1. (2024·博山开学考)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而采取的措施是( )
    A . 焚书坑儒 B . 行郡县制 C . 攻打匈奴 D . 修筑长城
  • 1. (2024·) 秦朝从三公九卿,到郡守、县令,乡长、亭长、里长,层层设置官吏。权力自下而上集中到中央,中央权力集中到皇帝,形成“天下之治,始于里胥,终于天子”的格局。这一格局设计旨在( )
    A . 杜绝相权对皇权制约 B . 根除中央和地方矛盾 C . 维系大一统国家治理 D . 提高国家的行政效率
  • 1. (2024高一下·湖州开学考)  以下是某时期洞庭郡行政管理体系示意图。该时期是( )

    A . 春秋 B . 秦朝 C . 宋朝 D . 元朝
  • 1. (2024高二下·云南开学考) 秦朝建立后,通过征战等方式征服了一些少数民族居住的边远地区,这些地区被称为“化外之地”。秦朝政府逐步在这些地区推行郡县制,如设置了辽东郡、南海郡。秦朝的这些措施旨在( )
    A . 促进商贸发展 B . 消除地方割据 C . 强化边疆管控 D . 拓展秦朝疆域
  • 1. (2024高二上·佛山期末)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大规模的祝酒会。会上关于采用分封制还是郡县制,官员们出现分歧。秦始皇下令群臣廷议,最后采用郡县制。据此可知,秦朝( )
    A . 统一使国家治理卓有成效 B . 廷议制度避免了决策失误 C . 官员们离心离德各自为政 D . 君主决策包含了集体智慧
  • 1. (2024高二下·开学考) 下表是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据此可知秦朝(   )

    名称

    主要职能

    名称

    主要职能

    郎中令

    宫中警卫

    宗正

    皇室宗族

    卫尉

    宫门警卫

    廷尉

    司法和首都警卫

    少府

    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

    典客

    少数民族事务

    太仆

    宫廷车马

    治粟内史

    国家财政和税收

    奉常

    宗教、礼仪和教化

    A . 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 . 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贵族政治 C . 确立了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制度 D . 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
  • 1. (2024高一上·北海期末) 秦朝从三公九卿,到郡守、县令,乡长、亭长、里长,层层设置官吏。权力自下而上集中到中央,中央权力集中到皇帝,形成“天下之治,始于里晉,终于天子”的格局。这一格局设计旨在( )
    A . 维系大一统国家治理 B . 根除中央和地方矛盾 C . 杜绝相权对皇权制约 D . 提高国家的行政效率
  • 1. (2024高三上·邵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始皇还……浮江,至湘山(君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 上问博士曰:“湘君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於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使……红色)其山。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始皇)廿九年四月己卯,丞相臣(隗)状、臣(王)绾受制相(湘)山上:“自吾以天下已并,亲抚晦(海)内南至苍梧,凌涉洞庭之水,登相(湘)山、屏山,其树木野美,望骆翠山以南,树木见亦美,其皆禁勿伐。”臣状、臣绾请:“其禁树木尽如禁苑树木,而令苍梧谨明为骆翠山以南所封刊(封山禁伐)。 臣敢请。”制曰:“可。”

    ——岳麓书院所收藏出土秦简之“秦始皇禁湘山”诏书

    材料三

    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 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取生荔、麝(卵)觳,毋毒鱼鳖,置罔(网),到七月而纵之。唯不幸死而伐绾(棺)享(椁)者,是不用时。

    ——《睡虎地秦墓竹简·田律》

    1. (1) 材料一、二是探究秦始皇是否在湘山“伐树赭山”的史料,判断其史料价值高低,并说明理由。研究此问题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从国家治理角度简评秦始皇。
  • 1. (2024高一上·湖北期末) 史料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假如你是某博物馆的讲解员,当你为前来参观秦朝展厅的同学讲解如图展品时,你会从哪个角度来阐述(   )

    A . 促进了人们的经济文化交流,保证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B . 体现皇帝对军权的控制,可用于研究秦朝的军事管理制度 C . 反映了秦朝的丞相制度,可用于研究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 D . 体现了秦朝时的冶铸业水平,表现了工匠的高超技艺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2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