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还能(  )
    A . 征税 B . 废止法律 C . 参与行政 D . 自主组织常备军
  • 1. (2023高二上·杭州月考) 1295年英王召开议会,为国库筹措经费,奉诏出席此次会议的人士,代表了英国当时社会的三个阶层,即教士、贵族、市民。由于这次议会的人员构成和职能成为后世仿效的一种模式,故称为“模范议会”。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
    A . 贵族政治逐渐形成 B . 国王丧失了征税权 C . 议会权力逐步加强 D . 议会君主制已形成
  • 1. (2023高二上·浙江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革命(1640—1688年)建立了公然反对王朝的议会权威,并把一个寡头政府强加给这 个国家。 ……到18世纪中期,英国对议会负责的新型内阁制政府开始令欧洲大陆的观察家们刮 目相看,它竟能同时成功地对外进行战争和对内保持自由和秩序,最重要的是,英国议会坚持认 为有产者在制定法律、确定政府的政策以及管理地方事务中起积极作用。 ……英国比较自由的制度,为经济技术创新提供了自由发展的天地。

    ——麦克尼尔《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

    材料二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参考材料,结合17世纪晚期至19世纪中期的英国历史或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史实,任选其一, 围绕“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

    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 1. (2023高二上·湖北期中) 社会治理体制变迁

    材料 
           历史制度主义在分析制度变迁时强调宏观社会背景的重要性,关键节点的重大事件是制度变迁的重要契机,观念、权力结构、行为者之间的变化会影响新的制度选择。新制度则会维持初始路径不断自我强化保持均衡,直到下一个节点,呈现“均衡—断裂—均衡”的演变过程。下图为学者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绘制的制度变迁分析框架图。

    ——臧雷振、潘晨雨《中国社会治理体制变迁的轨迹、逻辑与动阻力机制—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

    请围绕“制度变迁”,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中外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 1. (2024高三上·重庆市月考)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代表新生资产阶级的议会军总指挥曼彻斯特伯爵曾经说过:“如果我们击溃了国王99次,他和他的后代仍旧是国王;而国王如果击败我们,哪怕是一次,所有的人都要被绞死,我们的子孙一定要沦为奴隶。”这表明当时英国(   )
    A . 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 B . 议会与王权矛盾不可调和 C .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D . 君主制传统仍有较大影响
  • 1. (2023高三上·文化期中) 钱乘旦认为:“通过内战和光荣革命,英国迈出了政治转型的第一步,克服了王权专制……实现了权力的第一次扩散。”材料中“扩散”是指( )
    A . 英国国王被迫放弃了其行政权力 B . 贵族与国王共享立法权力 C .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分享国家权力 D . 人民获得了参政议政机会
  • 1. (20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们以为欧洲的旧政体会继续在英国实行,但是透过那些旧名称、旧形式,人们了解到,自17世纪以来,英国已经基本上废除了封建制度,使各个阶层渗透融合,开放了贵族政治,并且取消贵族阶级,让财富变为了一种势カ,使人们在法律、税收面前人人平等,公开言论自由。这些都是中世纪社会所不存在的新原则。这具古老的躯体慢慢地汲取这些新生的事物,慢慢地进行复苏和重组,在保持本来面目的同时更具生命力。所以说,17世纪的英国已经完全蜕变为一个现代国家,它只保留着中世纪的一些影子作为对历史的祭奠。

    ——摘编自(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依据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 1. (2023高二上·文化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光荣革命没有打仗,它采用了一种类似于宫廷政变的方式赶走老国王,拥立新国王,就是威廉三世和他 的妻子玛丽。 ……它推翻了专制的国王,却保留了国王本身,它剥夺了国王的权力,却让国王继续存在。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材料二到光荣革命为止, 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 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英国政治制度是几乎所有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母体,这些国家多多少少都模仿了英国的政体,在此基础上建立 起自己那一套大同小异的政治制度……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苹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三

    图 1 签署《独立宣言》 

     图 2 攻占巴士底狱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剥夺了国王的权力”的文件及其确立的制度。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3. (3) 图1、图2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 1. (2023高一上·合江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清入关前,凡军国大政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入关后,这种传统被继承了下来。议政王大臣会议由满族上层贵族组成,也称“国议”(或公议),权力很大,“诸王大臣佥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雍正七年(1729年),为方便及时处理西北地区与准噶尔部的作战军务,始设军需房,以亲王、大臣充任。雍正八年,设立军机处。雍正十年三月,颁军机处印信。军机处承旨办理机务,取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诸王参预政务的权力。军机处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即所谓的“无专官”。凡被选入军机处的大臣,都是皇帝宠眷的亲信,参与军国大政,但决定权在皇帝。军机大臣不过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而已,“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二 当辉格派在政治上长期处于优势地位期间,他们的领导人罗伯特·沃波尔长期(1721~1742年)担任政治上的重要职务。1714年辉格派在大选中获胜后,次年沃波尔被任命为财政大臣,不久解职,但于1721年重新被任命为财政大臣。在当时的内阁大臣中,财政大臣总是处于首要的地位,也就是首席大臣。人们有时直接称他为“首相”,意指他的地位在各大臣中在重要性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首要的地位。事实上,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内阁首相。他虽然是由国王任命,但他的权力实际上来自下院中辉格派的支持。在他的内阁中,大臣们都依附于他,尽管他们名义上也是由国王任命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在政治形态方面发生变化。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英两国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 1. (2023高二上·江夏期中) 在14—15世纪的英国,农民在领主法庭受审时,可由邻居作证而提出抗辩;从亨利四世(1399—1413年在位)到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年在位)的200多年内,经常发生法院认为国王的决定违反法律而宣布无效的事件。这反映出英国( )
    A . 司法制度具有民主色彩 B . 陪审团制度趋于完善 C . 国王权力受到严格限制 D . 法院保障农民的利益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共1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