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一下·广东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的基本主张就是解放人性,恢复人的尊严,重申人的世俗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它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天主教的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指向那种否定现世生活,把来世的天堂作为人类永恒追求目标的人生虚无主义态度。虽然新兴资产阶级主要提供了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但不可否认,在当时的条件下,利己主义仍可导致消极的后果,即追求享乐的唯我主义倾向。而宗教改革运动所倡导的伦理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上述不足。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上层建筑领域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文主义者所提倡的思想解放,在一定程度上为宗教改革运动作了理论上和思想上的准备,两者在思想上有明显的继承关系。

    ——摘编自徐鹤森《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之比较研究》

    材料二 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从以往神学神权的枷锁中慢慢挣脱出来。而启蒙运动则使人们的理性光芒无比耀眼,在自然科学领域获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对于人们的理性自信也产生了积极作用。启蒙运动后,人性的复归伴随着各种相关理论得到了众多的实践,理论渐渐变为行动,思想渐渐变为现实,社会结构得到了彻底的改变,神权已经从政治舞台中心褪去。可以这样说,文艺复兴将人们的思想带回到了此岸世界,但是并没有真正否定神权的彼岸世界。宗教改革运动将人们的思想和世俗权利带回到此岸世界,但是依旧没有否定神权的彼岸世界,而启蒙运动则将人们彻底带回到了此岸世界。

    ——摘编自涂文章《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关于人的问题的探讨》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的局限性并说明其与宗教改革的关系。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并谈谈你对“启蒙运动将人们彻底带回到了此岸世界”的理解。
    3.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共同影响。
  • 1. (2023高一下·重庆市期末) 它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它在欧洲大陆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迫使西欧帝王改变统治方法,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起了深远影响。它激励着亚非拉和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运动。“它”是指( )
    A . 新航路开辟 B . 文艺复兴 C . 启蒙运动 D . 科学革命
  • 1. (2023高二下·自贡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四库全书》是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下诏有计划地征求当时国内所有存书,集中大批人力、物力,历经十三年,精心修纂而成。共收录书籍3462种,79338卷。将凡能收入的内容全部完整收入(除了删、毁的内容),体现“述而不作”的传统精神;经部书籍置于最显赫的位置,“甄录最宽”,所收著录接近全部著录书籍的1/5。而有关生产工艺、科学技术一类的书籍,却被贬为“奇技淫巧”而受到排斥,除某些为封建统治所需要的项目如天文历法、数学、水利、农桑外,其他方面收录的则寥寥无几;西方传教士带来的有关科学技术的著作,也挂一漏万。《四库全书》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文献资料,在修辑过程中曾大量销毁和删改旧书,使祖国的文化遗产受到损失。

    材料二 1751年至1772年,狄德罗汇集了伏尔泰、卢梭等150余位作者编著《百科全书》,其间屡屡遭受耶稣会派的强烈反对、政府的查封,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完成。该书采用辞条的形式把各门科学知识汇集,每一辞条,作者都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对该命题历史渊源以及发展现状,做出全新的阐释或详细的记述。《百科全书》不仅描绘出当时法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典章制度、风俗人情等各方面的全貌,而且反映了-18世纪下半叶欧洲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水平,表达了那个时代各个领域启蒙学者的要求与呼声。

    ——均摘编自肖东发、周悦《<四库全书>与法国<大百科全书>的编纂出版之比较》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四库全书》与《百科全书》编撰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库全书》与《百科全书》呈现不同特点的原因及《四库全书》编撰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 1. (2023高一下·安康期末) 在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当中,主权是人们在社会契约过程中以缔约行为形成的共同体,即由全体个人的结合所形成的公共人格。当这一共同体是主动时,就被称为主权者。在这一共同体当中,每个结合者集体地被称为“人民”。由此可知,卢梭( )
    A . 反对君主制度 B . 重视人民公意 C . 强调人人平等 D . 主张间接民主
  • 1. (2023高一下·萍乡期末) 礼貌文化是启蒙运动的一个鲜亮的内核。英国礼貌文化的主要推动者沙夫茨伯里将礼貌当做人类的最高德性,认为“文雅或有教养并不是一般概念中的讲礼貌,而是涵盖了成熟高尚的文化的所有长处:对于事物的敏锐理解力和思维能力、繁荣的艺术和文学、自信心、对真理的尊重以及对知识分子的批判精神,此外最重要的是对于人性善良一面的赞赏。”这表明( )
    A . 资产阶级对社会提出新诉求 B . 英国是礼貌文化的发源地 C . 启蒙运动推动道德观的更新 D . 礼貌文化被社会广泛接纳
  • 1. (2023高一下·九江期末) 18世纪,法国涌现出大量图书机构为公众阅读提供了方便。1784年,巴黎以拥有18座图书馆名列榜首,在法国有20多座城市至少拥有一座公立图书馆。除此之外,还有各种阅览室和各种书店,在那里人们可以尽情阅读而无需购买。这些图书机构( )
    A . 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 B . 推动了启蒙思想产生 C . 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 D . 促进了理性思想传播
  • 1. (2023高一下·九江期末) 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世界其他地方还存在迥异的民族、宗教和文明形态,使基督教关于人类的起源的说法成为虚假之言。16世纪后期,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鼓励人们运用自己的判断力来认识世界,而不要迷信权威。17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探索真理的方法,即依靠实验、观察和推理揭示自然界奥秘,而不是盲信权威,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哲学认识论上的批判方法。中国的文化常被用来对比和批判欧洲的旧制度和文化。伏尔泰对中国由明智的君主和哲学家统治赞赏备至,据此提倡实行开明的君主制。这些内容都被用于揭露法国文化和制度的非理性,以及在法国宣传启蒙运动和社会变革的理由。

    ——摘编自《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材料二:“光荣革命”的价值并不是它的形式(国王易人)所能衡量的……1689年,国会通过了两项重要的法案:《权利法案》和《宽容法》。根据前者,国王的特权完全被剥夺,英国结束了她的君主专制主义,而开始了一个民主的议会政治的新时代;这不只是英国政治史的新阶段,同时也是世界史进步的重要里程碑;根据后者,英国的不从国教分子经过了长期奋斗,终于获得了基本的信仰自由,这实是宗教革命的原则之更进一步的扩张。

    ——《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

    1. (1) 阅读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背景。
    2. (2) 材料二是如何评价《权利法案》的意义的?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两个角度分析1689年英国颁布《宽容法》的原因。
  • 1. (2023高二下·九江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促成中国文明内聚性的最重要的因素,也许是统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及其在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它主要有孔子的教诲组成。孔子获称“孔圣人”。同中国大多数思想家一样,孔子主要关心的是在现世建立一个组织良好、人人幸福的社会。孔子的首要原则是“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在 17世纪及18世纪的早期,中国对欧洲的影响比欧洲对中国的影响要大得多。当西方人学到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及政治制度史,油然产生一种崇敬的心情。中国被称为一切文明的典范。这是由于它的孔子伦理学说、它的科举制度,它的重视文治轻视军事征服、它的精美的手工艺品,其中包括瓷器、丝绸及漆器。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赞美中国皇帝康熙“为超乎一切人之上的伟大的君主,是神一般的人,他靠智力管理一切,然而他也是靠教育取得品德和智慧的……因而获得统治的权力”。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上卷》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基本主张,并分析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8世纪欧洲掀起“中国热”的原因,并分析其对欧洲的影响。
  • 1. (2023高一下·青原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人类历史各个社会形态的交替过程中,思想的解放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人们在经历了长期的不平等待遇,压迫及残害后,内心对现有的社会产生了不满,开始对这个社会充满质疑。在经过长期的质疑后,这些人的思想就开始产生转变,最后解放自己的思想并开始反抗,试图去推翻那个不为自己所认同的社会制度,并建立一个被新思想所接受和拥护的社会制度。因此,一场深刻的社会政治革命爆发前,一般要有一次彻底的思想解放运动来为革命做舆论宣传、思想铺垫,这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摘编自姚秀梅《浅论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变革中的先导作用》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表述清晰,论证严密)

  • 1. (2023高二下·南阳期末) 18世纪欧洲的一位著名人物提出:“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决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镜子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群众的圈套。”上述观点体现了( )
    A . 文艺复兴的核心观念 B . 宗教改革的主题思想 C . 启蒙运动的理性思考 D . 资产阶级革命的追求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2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