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衡水期中) 17世纪的英国思想家霍布斯认为:人们为了保障自身的生存需要让渡出自身的一部分权利,并需要将这些权利整合成-个公共权利,也就是“把大家所有的权利和力量集中起来托付给某-个人或一个能通过多数的意见把大家的意志化为一个意志的多人组成的集体”。据此可知,霍布斯赞同( )
    A . 人民主权说 B . 社会獒约论 C . 天赋人权说 D . 公共权利说
  • 1. (2024高一下·衡水期中) 18世纪中后期的法国,“文化的权威不再是宗教宣扬的‘信仰’,而是科学揭示的‘自然”’。这一思想新变化( )
    A . 动摇了封建专制理论基础 B . 否定了宗教的社会作用 C . 导致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生 D . 推动了近代科学的产生
  • 1. (2023高一下·咸宁期末) 【思想解放与政治变革】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7-19世纪,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英国、美国和法国走在前面。

    根据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启蒙运动的政治理念与资产阶级革命实践”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 1. (2023高一下·咸宁期末) Enlightement中的 Light 是光的意思,这束光驱散了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这束光指的是(   )
    A . 启蒙运动 B . 文艺复兴 C . 宗教改革 D . 科学革命
  • 1. (2024高一下·邯郸月考) 启蒙运动时期,“中国热”一度在欧洲流行,多位启蒙思想家从儒家经书译本中汲取思想因素。伏尔泰还根据中国历史故事,编写了剧本《中国孤儿》。这说明(   )
    A . 儒家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B . 启蒙思想家普遍推崇中国文化 C . 中学西渐影响启蒙运动 D . 中国的政治制度受到西方青睐
  • 1. (2024高一下·邯郸月考) 在孟德斯鸠看来:“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对权力的使用,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会停止。”行政权从属于立法权,行政权就不专制了;如果议会至上,那么议会也会形成专制。基于此孟德斯鸣( )
    A . 提倡分权制衡理论 B . 坚持社会契约至上 C . 强调天赋人权原则 D . 认同人民主权观念
  • 1. (2023高一下·嘉兴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他(孟德斯鸠)主张君主国家立法权应该委托给人民代表机关,国王只应该是行政机关的首脑,司法权则应该属于陪审法庭。……他还强调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要由君主批准,而立法机关也要干预一些行政方面的问题——如财政问题和军队问题。

    ——以上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他(卢梭)要求在这个共和国里实行直接民主。在立法工作中,每个公民都直接参加法律的制定,参加法律的讨论和表决。他反对由人民选出的代表来制定法律,他认为在制定法律的工作中,人民的意志是不能被代表的。

    ——以上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没有均衡,制度就会因缺乏必要的张力而松弛,如同长短不一的桌子难以支撑起平展的桌面一样。因此,“有衡”对于政治制度文明来说,犹如大坝之于河水。没有均衡,就没有制度,一项新的制度的建立,实际上就是形成一种新的权力或利益的均衡。制度因有均衡而存在,也会因打破均衡而消亡。

    ——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1. (1) 材料一体现了孟德斯鸠的哪些思想主张?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卢梭的思想主张有何不同?
    2.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建立的近代政体中“均衡”的具体表现。
    3. (3)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孟德斯鸠和卢梭两人的思想对美国历史产生的影响。(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语句通顺,表达成文。)
  • 1. (2023高一下·嘉兴期中) 18世纪,法国农村在封建领主和教会的盘剥下已是满目疮痍,宫廷贵族挥霍无度、国库空虚。天主教会与专制王权相互勾结,推行文化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疯狂残害不同信仰者和有进步思想的人们。这些社会问题( )
    A . 成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 . 推动了理性主义的发展并达到高潮 C . 导致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和扩张 D . 成为天主教会推行禁欲主义的借口
  • 1. (2023高一下·绥宁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只限于社会上的少数英才——学者、文人和艺术家的活动,但是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窒息的西欧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息,把绝大部分有文化教养的人士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他们怀着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图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16世纪的欧洲沉溺于信仰的狂热之中,那是宗教改革和战争的时代。到了17世纪,信仰的热情逐渐冷却下来,变为哲学的思考和科学的理性精神。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和唯物主义者也高举“理性”旗帜,但他们所崇尚的理性不同于17世纪的来自于神的天赋的理性,而在于更多地接近感官和经验现象。他们是批判现实的启蒙思想家和战斗的唯物主义者,他们不再沉迷于思想的领域,而是纯粹现实和世俗化了。

    ——摘编自陈锐《略论欧洲启蒙运动的历史和本质》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及其相比文艺复兴的新发展。
  • 1. (2023高一下·广东月考) 17世纪的欧洲发生了巨大的历史变化,如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宗教改革的兴起以及启蒙运动的进行。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 . 科学革命的重大影响 B . 西欧社会的近代转型 C . 全球国际格局的巨变 D . 世界逐渐走向了整体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2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