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一下·安康期末)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指出,教会和国家两者的管辖范围不同:教会负责灵魂和信仰,国家负责管辖生命、财产等问题只有国家是处理世俗事务的统治机构,两者各司其职;世俗权力高于教会权力,各级教士都要服从国家。该主张( )
    A . 蕴含着近代民族国家的观念 B . 利于缓和教会与王权的矛盾 C . 得到了欧洲民众的普遍接受 D . 表明罗马教皇统治基础薄弱
  • 1. (2023高一下·萍乡期末) 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并用通俗的德语重新翻译了《圣经》,让信徒自己阅读《圣经》、诚心修道,从而得到救赎。这去除了繁琐的浮华的外在形式,而更重视精神世界的修炼与内心的独白。这反映宗教改革( )
    A . 有利于唤醒人的主体意识 B . 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C . 旨在推动文化教育的普及 D . 否定了神权至上的思想
  • 1. (2023高一下·青原期中) “路德提出应当‘因信称义’,不搞‘行为称义’.‘行为称义’的意思就是做好事就可以得救。马丁•路德说好的基督徒做好事是应当的,不应该以此作为交换来获得灵魂得救。由此可见,马丁•路德倡导“因信称义”主要是为了( )
    A . 反对做好事,提倡做好人 B . 强调对上帝的信仰 C . 反对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D . 肯定教徒灵魂得救
  • 1. (2023高一下·电白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01-1700年英格兰精英人物初始兴趣的转移(部分)(单位:百分比) 

    初始兴趣分类

    年份

    1601-1625

    1626-1650

    1651-1675

    1676-1700

    牧师

    37.2

    30.1

    19.5

    13.2

    律师

    25.3

    25.8

    27.8

    21.0

    科学家

    12.8

    28.2

    31.4

    27.6

    ——摘编自宋琳《科学社会学》

    材料二:英国1801-1861年工农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 

     

     

    1801年

    1811年

    1821年

    1831年

    1841年

    1851年

    1861年

    产值比重

    农业

    34

    37

    30

    28

    24

    21

    19

    工业

    28

    27

    34

    37

    39

    40

    41

    就业比重

    农业

    35.9

    33

    28.4

    24.6

    22.7

    21.7

    18.7

    工业

    29.7

    30.2

    38.4

    40.8

    40.5

    42.9

    43.6

    ——摘编自许冰《工业革命影响就业结构的历史考察与例证》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01-1700年英格兰精英人物初始兴趣转移的趋势并分析原因。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801-1861年间英国工农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 1. (2023高一下·电白期末) 新教主义认为,上帝是在自然发生作用的过程中显现自己的,白昼更替、四季循环、月亮盈亏和星辰运行都有一定规律,认识这些规律,就认识了上帝的智慧,显示了上帝的全知全能。这说明,宗教改革( )
    A . 否定了天主教因行称义观念 B . 推动和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 C . 有利于欧洲资产阶级的成长 D . 客观上有利于近代科学发展
  • 1. (2024高二下·辽源开学考) 宗教改革引起了教义上的争执,导致了一系列血腥的宗教战争。由此造成西欧基督教世界的分裂,迫使争论不休的各宗教派别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任何一个教会想要获得全世界的垄断地位都是不可能的。由此可知,宗教改革(    )
    A . 使权力由教会向政府转移 B . 有效提高了大众的识字率 C . 客观上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D . 消除了教派间的教义分歧
  • 1. (2023高二上·承德期末) 哥白尼的日心说曾遭到马丁·路德的咒骂,马丁·路德还引用《圣经》进行反驳。西班牙的塞尔维特因研究血液循环而被罗马天主教会逮捕,逃脱后却死在加尔文教的火刑架上。这说明(   )
    A . 人文主义思想具有两面性 B . 天主教与新教达成合作 C . 宗教改革具有反理性特点 D . 新教反对宗教信仰自由
  • 1. (2023高二上·丹阳开学考) 加尔文认为“个人的公德和教会的存在都不能改变上帝的先定,但人们也不应当放弃现世的努力,应当坚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积极求取事业上的成功。蓄有私产、贷钱取利等一切正当经济活动是增加上帝荣耀的一种途径。”据此可知,加尔文的思想( )
    A . 肯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 B . 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 C . 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D . 建立了不同于基督教的宗教伦理
  • 1. (2024高二下·西宁开学考) 1524年,在德意志自治城市纽伦堡,市政府要求关闭圣奥古斯丁修道院,修道院的所有财产由市政府接管。院长弗里德里希·皮斯托瑞斯于次年结婚,马丁·路德特意写信祝贺,称其从此“走进乐园”。这体现了( )
    A . 信仰自由得以实现 B . 王权凌驾于教权之上 C . 神学迷信彻底消除 D . 资本主义的发展诉求
  • 1. (2024高二上·盐田期末) 诗人海涅对于路德通过翻译《圣经》将加工的德语普及到全国表示惊异,“在不到几年内便普及到 全德意志, 并被提升为共同的书面语言。至今仍通行于德国, 并赋予这个政治上、宗教上四分五 裂的国家以一种语言上的统一。”海涅旨在评价( )
    A . 《圣经》语言的独特表达方式 B . 路德加工使用的德语生动贴切 C . 民族语言对德国统一的重要性 D . 宗教改革打破神职人员的垄断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1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