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河北开学考) 1917 年1月,美国威尔逊总统宣称:“所有国家应自愿将‘门罗主义’作为世界性原则;任何国家都不应将其政治体制扩展到其他国家或民族,而且每一民族都有决定自己政治体制的自由,有不受阻碍、不受威胁、不必恐惧地决定自己发展道路的自由,无论其是小国、大国,还是强国。”这种态度( )
    A . 体现了美国参战的正义性 B . 放弃了对拉美的控制 C . 扩大了门罗主义影响范围 D . 造成了欧洲普遍衰落
  • 1. (2023高二上·徐州期末) 1918年,德国学者斯宾格勒完成了《西方的没落》一书,他认为西方文化并不比中国文化、印度文化等东方文化有任何优越地位。此书一问世便吸引了西方各界读者,斯宾格勒也由“一位默默无闻的中学教师立刻跻身于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列”。这表明( )
    A . 西方文明存在严重缺陷 B . 战争引发西方的文明反思 C . 东方文明价值得到尊重 D . 欧洲放弃“西方中心论”
  • 1. (2024高三下·河北月考) 国际联盟的决策机制是“除本盟约或本条约另有明白规定者外,凡大会或行政院开会时之决议应得出席于会议之会员国全体同意”(第五条第一款),即“全体一致”原则,或曰“普遍一致”原则、“普遍否决权”。这一决策机制( )
    A . 体现了构建集体安全的要求 B . 构建了战后国际政治新秩序 C . 赋予了大国制裁侵略的权力 D . 发展了“大国一致”的原则
  • 1. (2024高二下·开学考) 下图为1919年8月30日美国《芝加哥论坛报》专栏记者凯里·奥尔发表于该报的漫画《后视图》。漫画意在揭示( )

    漫画中威尔逊正在指挥合唱“持久和平”(EverlastingPeace),而合唱团成员的裤兜里都藏着左轮手枪,自左往右合唱团成员枪柄上分别写有:日本院觎亚太(Pacific Control);英国关注海权(BritishFleet);法国重提美法同盟(FrancoAmericanAlliance);意大利期待领土扩张(GreaterIaly)

    A . 国联难以促成世界和平 B . 美国无力担当世界领袖 C . 实力强弱决定国际格局 D . 列强之间矛盾难以调和
  • 1. (2024高三下·黔东南开学考)  如图是1919年7月13日法国《小新闻》的头版漫画,将1919年法国的胜利与曾经1871年被普鲁士击败的黑暗回忆放在一起,下方的文字意为“这回轮到你了,德意志!”该漫画意在( )

    A . 敦促巴黎和会严厉惩处德国 B . 号召建立战后欧洲和平秩序 C . 宣泄法兰西民族主义自豪感 D . 渲染法国在欧洲的主导地位
  • 1. (2023高二上·滨州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幅地图与民族国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和中东领土变迁示意图

    结合地图,从民族国家角度谈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 1. (2023高二上·即墨期末) 《非战公约》规定:“各缔约国谴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争端,并在相互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但美国在签署条约时提出了各国自己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材料意在说明《非战公约》( )
    A . 尊重各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B . 基本能有效制止各国的军备竞赛 C . 明确放弃战争,维护和平的责任 D . 维护和平的实际作用被大打折扣
  • 1. (2023高三上·宝安月考)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工业世界的一小撮“新帝国主义”强国征服了整个非工业世界。全球国际经济体系和全球国际政治体系相互交织,形成有史以来第一个“完全的全球国际体系”。这是一个由英国主导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全球国际体系。

    材料二

    1900年至1945年,在科技大革命的影响下,人类在如此短暂的时期内,发生如此多的重大变革,取得如此巨大的进步,遭受如此骇人听闻的浩劫。“新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大萧条造成普遍的政治动荡和革命危机,三种主要的政治意识形态——自由主义、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进行激烈的竞争。自由主义在大萧条后经历了嬗变,社会主义及民族民主力量不断壮大,全球力量重心从西欧向美国转移。

    材料三

    20世纪末,地球上大概有60亿人口,组成大约200个国家以及无数形形色色的非国家行为体。2000年悉尼奥运会主题曲《火焰》:“我们就是地球。我们再次团结在一起”。面对当今世界的发展,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世界历史·全球国际体系的演进》

    1. (1) 概括材料一中全球国际体系的基本特征,并结合材料二阐释该体系面临的挑战。
    2. (2) 结合材料二、三,阐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
  • 1. (2023高二上·广东月考) 1919年元了,李大钊撰文指出“一九一四年以来世界大战的血、一九一匕年俄国革命的血、一九一八年德、奥革命的血,好比作一场大洪水——诺阿以后最大的洪水——洗来洗去,洗出一个新纪元来。这个新纪元带来新生活、新文明、新世界,和一九一四年以前的生活、文明、世界,大不相同,仿佛隔几世纪一样。”由此可见,当时( )
    A . 中国出现了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B . 中国民主革命性质发生新的变化 C . 国际局势动荡引发中国思想界裂变 D . 西方文明逐渐被中国知识界抛弃
  • 1. (2023高三上·中山) 20世纪20年代,德国兴起了“道家热”。如作家克拉朋特自认是道家思想信徒,他撰文呼吁德国人按照“道的神圣精神”去生活,成为“欧洲的中国人”。直至1933年,“道家热”才在德国宣告结束。德国“道家热”的兴起(   )
    A . 缘于一战带来巨大灾难 B . 缓和了德国社会的阶级矛盾 C .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 . 成为了解决经济危机的良药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