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月考) 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反映了(    )
    A . 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B . 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 . 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 D . 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 1. (2024高一下·月考) “16世纪早期,一场深重的危机令西方天主教会大为震动。它永久性地破坏了旧有的中世纪信仰统一,加快了王权的整合。”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 .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兴起 B . 新航路促进基督教传播 C . 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D . 英国发生清教革命运动
  • 1. (2024高三下·长沙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至17世纪是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随着社会经济与政治的急剧变革,西方文化也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出现了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标志的近代化转型。文艺复兴把人们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确立了西方文化中的人文主义传统,在文学、艺术、政治学、史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初步确立了资产阶级新文化。宗教改革则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一统天下局面,实现了教会的民族化,建立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教,完成了对西方基督教文化传统的近代化改造。

    ——摘编自马敏、邢来顺《近代西方文化的转型之文艺复兴》

    材料一 西方文化转型过程中,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观点在欧洲得到了广泛而深刻的传播,后来又在世界其他地区蔓延。但是它们所取得的这一切成就和胜利也是有代价的。有些代价虽然在当时表现不明显、不突出,但是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暴露在了社会面前。首先,“它毁弃了曾一度被实质性传统、基督教信仰以及对于祖先的孝敬、对家庭和其他机构中的权威的恭敬所占据的大部分领域”,并“头痛地发现了许多出乎意料的困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转型时期带给社会伟大进步和历史价值的同时,也导致了社会的精神危机,引起了人们的信仰迷茫和对生存意义的失落。这种代价同社会转型时期剧烈变动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变革的突飞猛进是密不可分的。

    ——摘编自李钢《近代西方文化转型的代价沉思》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文化转型的社会背景。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代西方文化转型”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清楚,逻辑严密)
  • 1. (2024高三下·长沙模拟) 霍布斯在《利维坦》中指出,教会的职能在于宣传“基督教信仰”,并将宗教信仰“结合在一个主权者的人格中的一群人,他们应当在主权者的命令下聚会”。霍布斯的主张(   )
    A . 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B . 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C . 旨在打击罗马教廷权力 D . 奠定了政教合一理论的基础
  • 1. (2024高三下·长沙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现代革命”是指过去1000年里,特别是过去300年里,人类历史发生的更迅速、更具本质性的转型。关于经济领域发生“现代革命”的动力存在的多种解释,如表。

    解释视角

    基本观点

    地理论

    “偶然”的地理因素,如煤的埋藏、距离的远近,可以解释特定国家或区域创新速度的加快。

    观念论

    思维方式和思维态度的深刻变迁,刺激了新的商业和技术方法的产生。

    商业论

    劳动生产力的最大提高以及生产中技能、熟巧程度和判断力的进一步完善,源于相互贸易。

    社会结构论

    每一种“生产方式”都会形成一种社会类型,一定的生活方式和技术与一定的社会结构是相互关联的。

    人口论

    现代世界所特有的人口增长率的突然提高是创新增长的主要刺激力量。

    ——摘编自【美】大卫·克里斯蒂安《时间地图:大历史导论》(200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关于经济领域“现代革命”的动力提出自己的意见,可以赞同或修正材料中某一观点,也可以综合多种观点或提出自己的解释。(要求:观点明确,论证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 1. (2024高三下·长沙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之后,傅立叶(1772—1837)认为,从社会生产的运作状况来说,工业文明是一种无限制经济自由的制度,它没有计划,无限竞争,从竞争中又产生了“工业封建主义”即垄断,由此使整个社会生产呈现出无政府主义和生产危机。服从于这一运作规律,每个人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只要符合自己的意愿,即使其行为有害于社会也在所不顾,社会的整体利益可以丝毫不加考虑,社会个人与集体处在经常斗争状态,一些人的幸福与发财建立在别人的不幸甚至是毁灭之上。

    ——摘编自王斯德《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材料二 在亚当·斯密(1723—1790)看来,市场的自由竞争实现了社会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引导着人们实现着个人利益,也增进着国家的财富,这是现行社会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是个人财富与国民财富增长的动力。就生产形式而言,自由竞争并不会带来生产的无序化,相反,在市场的自由调节下,社会在进行均衡的生产,实现自然的和谐与有序。亚当·斯密坚定地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才能激活起“经济人”天生具有的一种创造欲望和创造能力。

    ——摘编自王斯德《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1.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傅立叶和亚当·斯密对“经济自由主义”的不同看法。
    2. (2)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傅立叶观点产生的历史背景。结合史实说明后人为解决“经济自由主义”的弊端所作的有益尝试。
  • 1. (2024·长沙模拟) 图2是近代欧洲一位思想家(1724-1804)的一部著作的部分目录。

    导    言  实践理性批判的理念

    第一部分  纯粹实践理性的要素论

    第一卷  纯粹实践理性的分析论

    第一章 纯粹实践理性的诸原理

    第二章 纯粹实践理性的对象的概念

    第三章 纯粹实践理性的动力

    第二卷  纯粹实践理性的辨证论

    第一章 纯粹实践理性的一般辩证论

    第二章 纯粹理性在规定至善概念时的辩证论

    ……

    第二部分 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

    ……

    图2

    这部著作(   )

    A . 否定了理性主义原则 B . 丰富了人文精神内涵 C . 推动了科学革命兴起 D . 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 1. (2024高三下·安化模拟) 达·芬奇认为,“美,是一种聆听,来自内心,来自人对现实世界的切身感受。美,是一种自觉信仰,不屈服于任何居坐高大教堂中的红衣主教。”“绘画实际上是科学与太自然的合法女儿。”他的思想(   )
    A . 注重追求理性与科学 B . 否定了教会神学主张 C . 凸显美学与自然结合 D . 展现了人文主义理念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文艺复兴时期,西欧教堂采用了拜占庭式的穹顶,与此同时,拜占庭则出现了与西欧人文主义近似的倾向,即所谓“拜占庭文艺复兴”。据此可知,当时欧洲( )
    A . 思想解放植根于东欧文化 B . 东正教文明区域扩展 C . 文化的同源异流特征明显 D . 东西欧文化遥相呼应
  • 1. (2024高一下·台州期中) 启蒙思想家们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但他们的政治主张也存在差异。下列思想家与主张对应正确的是( )
    A . 孟德斯鸠——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 B . 康德——认为自然赋予人类以自由平等的权力 C . 伏尔泰——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D . 卢梭——主张主权在民和社会契约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7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