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万源期中) 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多元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北非的埃及地处干旱地区,但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尼罗河还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法老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法老之下,设有官员分别处理政务和地方事务。古代希腊的中心区域是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中的部分岛屿,这里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方便,公元前8—前6世纪,城邦逐渐发展起来。

    ——摘编自周启迪《世界上古史》

    材料二  汉朝沿袭中国长久以来的文化传统,是典型的农耕民族,汉朝对外的冒险和军事征战十分有限,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也以汉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主。罗马帝国作为一个依靠战争不断壮大的国家,其对外开拓的传统一直影响着罗马帝国各个阶层,在罗马和汉朝的经济文化交流中,罗马帝国的主动性更明显。在交流的物种中,罗马帝国对汉朝物品的渴求度远远高于汉朝对罗马商品的渴求度。在罗马社会上丝绸一直都被高度重视,甚至帝国还曾掀起以穿丝绸为时尚的风潮。反观汉朝,虽然罗马的玻璃、钱币、毛织品等对汉朝社会也产生过一定影响,但是由于汉人更崇尚玉的传统,玻璃和钱币在汉代社会生活中的影响有限。

    ——摘编自祁潇潇《罗马帝国与汉朝经济交流问题探析》

    材料三  在公元634年到公元750年,阿拉伯人建立起一个西起比利牛斯山脉,东至中国边境的帝国。阿拉伯的地域扩张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进入了繁荣时期。阿拉伯本来就处于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帝国建立后的经济繁荣又使阿拉伯商人的足迹踏遍了亚、非、欧三洲。商业贸易频繁交往的同时,科学文化的交流也大大加强了。阿拉伯的统治者对异族文化的宽容态度促成了中世纪阿拉伯科学的进步。……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科学的发展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摘编自纳忠《阿拉伯通史》,彭树智《阿拉伯国家史》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埃及文明的特点,古代埃及文明的发展模式是否适合古代希腊地区?请说明理由。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经济文化交流的不同之处。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要说明阿拉伯帝国能够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条件,谈谈你对文化交流的认识。
  • 1. (2024高一下·简阳月考) 古代埃及和地中海各国,尤其是和君士坦丁堡及意大利各城市有广泛的贸易往来,与印度、中国也经常有商旅往来,开罗、亚历山大等城市,有专供外国人使用的旅社和仓库,埃及的很多产品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这表明古埃及( )
    A . 经济发展巩固了政治独立 B . 对外贸易占有重要地位 C . 商业发展达世界先进水平 D . 社会秩序保持长期稳定
  • 1. (2024高一下·简阳月考)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指出:“公元前800年至前200年在世界不同区域形成了三大轴心文明,即中国先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印度文明。……起初这三个世界之间并没有联系,却奠定了普遍历史,并在精神上将所有人都拉了进去。”这一论述说明,人类早期文明( )
    A . 同步起源、高度繁荣 B . 历史悠久,延绵不绝 C . 缺乏联系,完全隔绝 D . 独立发展,多元共生
  • 1. (2024高一下·温岭期中) 古代文明受地理条件和历史条件影响,表现出多元特征。以对大河的态度为例,①____受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每年河水泛滥的影响,诞生了著名的洪水传说。在他们眼里洪水之神尼诺塔并不慈善。但②____却把他们的洪水之神看作“它的到来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喜神,因为尼罗河是一条温和的、可预测的大河。上述①②处应分别填入(    )
    A . ①希腊人  ②埃及人 B . ①苏美尔人  ②埃及人 C . ①苏美尔人  ②印度人 D . ①希腊人  ②印度人
  • 1. (2024高一下·射洪月考) 下图所示为埃及希拉康波里出土的蝎王权标头,其中刻画了古埃及前王朝法老邱王手持锄头站在河岸(或水渠上)主持河渠奠基仪式的场面。这可用来说明当时埃及(   )

    A . 中央集权制形成 B . 水利灌溉系统发达 C . 礼制强化了王权 D . 农耕具有重要地位
  • 1. (2024高二下·什邡月考)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每年的泛滥不可预知、来势凶猛,而尼罗河每年的泛滥可以预知、起势平缓。故而美索不达米亚人将他们的洪水之神视为冷酷无情的恶神,但埃及人却把他们的洪水之神看作是“它的到来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喜神。由此可见(    )
    A . 文化多样性受自然环境影响 B . 古埃及文明宗教色彩浓厚 C . 西亚与埃及间存的文明冲突 D . 大河流域有利于农业发展
  • 1. (2024高一下·三台期中) 用“文明”指某个区域或人群、时代,大多因为它在生活方式、思考模式、观感上有显著的一贯性,与以外的区域、人群、时代不相同。下列各项与表格中的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

    文明

    实行制度

    文明成就

    君主专制制度

    楔形文字

    法老

    象形文字

    种姓制度

    《摩诃婆罗多》

    城邦制度

    神话、喜剧、悲剧

    A . ①古埃及文明②古巴比伦文明③古印度文明④古希腊文明 B . ①古埃及文明②古巴比伦文明③古希腊文明④古印度文明 C . ①古巴比伦文明②古埃及文明③古印度文明④古希腊文明

    D ①古巴比伦文明②古埃及文明③古希腊文明④古印度文明

  • 1. (2024高一下·潮阳月考)  “撒哈拉沙漠是一大屏障、一大分隔者,而地中海相比之下却是一条连接的大道。……沿尼罗河上游是巨大的苏德沼泽地,这些沼泽地在历史上构成了一个可怕的障碍,而未被破损的、平直的海岸线,也使非洲大陆难以接近。”材料强调的是( )
    A . 古代非洲几乎没有对外贸易 B . 地理环境影响非洲历史进程 C . 非洲未产生古代农业的原因 D . 非洲未受到殖民侵略的原因
  • 1. (2024高一下·广丰月考)  在古埃及,维持农业的基础是薄弱的,为保证水利系统的安全可靠,必须保证全埃及的土地、人口乃至其他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生产资料得到最有效的分配。这使得古埃及( )
    A . 建立起强力的中央政府 B . 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C . 推广种植了玉米等作物 D . 摆脱了尼罗河影响
  • 1. (2024高二下·广安月考)  下图为古埃及一位祭司的墓室壁画。这位祭司大约生活在公元前15世纪,画中描绘了埃及南部的农民犁地并播种的情形。据此可知古埃及( )

    A .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 . 重视农业生产 C . 祭司主管农业生产 D . 注重精耕细作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