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电白月考) 下表为不同时期对“改革开放"概念的表述。这体现出中国共产党(   )

    1980年12月

    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到“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

    1982年9月

    党的十二大正式确立了“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

    1984年2月

    邓小平视察厦门时指出“改革开放后,侨务工作很重要”

    1984年11月

    邓小平在中央军委座谈会上指出“一个对外经济开放,一个对内经济搞活”

    1987年10月

    党的十三大提出“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A . 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决心 B .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 C . 改变党的工作重心的努力 D .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尝试
  • 1. (2024高二下·青岛期中) 1978年10月,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代表团访问中国,美方代表向中方提出合资经营的方案,中方代表的反应是:虽然感到新鲜有趣,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中方谈判代表李岚清回忆说:当时对搞中外合资经营“一是不懂,二是不敢”。这表明当时中国( )
    A . 对西方国家怀有敌视态度 B . 思想解放问题任重而道远 C . 实施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 D . 尝试改变单一所有制结构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我国的改革开放稳步推进。请对以下历史事件进行排序( )

    ①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 ②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

    ③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③④ C . ②④①③ D . ②①④③
  • 1. (2023高一上·怀仁期末)  流行语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出社会的变化。诸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摸着石头过河”“发展才是硬道理”,以及“中国梦”“撸起袖子加油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命运共同体”等,这些流行语( )
    A . 映射了当代中国主流文化的走向 B . 是历史转折与社会发展的见证 C . 昭示了当代国人思想解放的程度 D .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 1. (2023高一上·锦州期末)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召开多次重要会议,其中某次会议实现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是(    )
    A .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 . 八七会议 C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 遵义会议
  • 1. (2023高一上·通州月考) 某次会议“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某次会议是( )
    A .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 中共八届九中全会 D . 中共二十届一中全会
  • 1. (2023高一上·西安期末)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核心内容是(  )
    A . 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 . 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新问题 C . 转移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D . 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
  • 1. (2024高三下·山东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改革开放后,《人民日报》以农民媒介形象为窗口,一窥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巨变给农民带来的重大影响。以下是摘自《人民日报》(1978—2002年)的几个农民媒介形象。

    形象一 劳动致富:响应号召的致富引领者

    1984年开设专栏讨论“如何看待先富起来的农民”,塑造了“在县委书记三次到家撑腰壮胆后,打消顾虑大力开展家庭副业”;“坚信富民政策,大力发展个体经济并获得财富”等典型先富农民形象。

    1984年3月8日对专业户“番茄大王”张文康的报道,主体内容如下:三中全会后,他分得二亩三分七厘旱地,于是就在自己的土地上试验起番茄种植。他的想法是:“要想富,政策加技术,如今党的政策允许我们农民富起来,但没有科学技术也富不起来呀。”经过艰辛的试验,他取得了成功,在他的带动下,他周围许多农民也逐渐富裕起来。

    形象二积极求变:财富积累下的思想解放者

    1988年10月5日《遵化农村自治组织发挥积极作用》报道了河北省遵化县农村自治组织蓬勃发展,普遍建立起“民主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等农村民主自治组织,并制定了相应的章程、公约和活动办法。

    1991年12月13日的报道《农民怎样花钱——太行山里话市场(中)》提到:“获鹿县铜冶镇南铜冶村去年人均收入1200多元,是一个富裕村,农民多数盖起了漂亮的二层小楼。这里的农民对工业品下乡的要求是要名牌,质量好。真是财大气粗。”

    形象三 进城求富:异地谋生的艰难生存者

    2002年1月21日以“为农民工讨回工资”为主题开展了一期专题报道,塑造了这一时期极为典型的农民工追薪形象:“农民工辛勤劳作却被欠薪,政府关注到这一问题并开展工作进行解决,最终为农民工讨回工资,农民工喜笑颜开。”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人民日报》(1978—2002年)中的“农民媒介形象”进行合理解读。(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 1. (2023高二上·福州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隆庆以后,政府改变以往的朝贡贸易体制,每年在广州举办春夏两季交易会,主要输出如粮食、糖、花生、生丝、棉纱、瓷器等中国商品,以增加财政收入,广州成为东方著名的国际贸易中心。但嘉靖《问刑条例》律令仍然以严刑峻法惩治违禁下番者。从1757年始,清政府为了更好地管理对外贸易,限定仅在广州进行进出口贸易,实行十三行贸易体制。

    鸦片战争后,十三行通商体制结束,五口通商,买办兴起,外国商人在广州投资开设洋商行,在不同程度上控制了广州的外贸。在这一时期,广州外贸出入口商品品种不再受禁令限制,广州港进口商品分为洋货进口和国内其他口岸进口的商品,进口商品有鸦片、洋布、洋棉等机器生产品,出口商品主要是农副产品原料和手工业产品。近代以来,广州贸易额仍在缓慢增长,但已经被上海反超,其占全国贸易额比重逐年减少。

    ——摘编自李庆新《广州“交易会”及其制度改革(1567—1644)》等

    材料二  1957年4月15日,第一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举行。此后每年的春季和秋季,在广州各举行一届中国出商品交易会。1999年春第85届广交会,有4家民营企业首次参加,2005年秋第98届有4619家民营企业参展,所占比例达到36.57%,首次超过国有企业成为广交会第一火参展主体。早期广交会主要是中国的出口产品,以农副产品和初级产品为主。自2007年4月第101届起,广交会由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增加了进口展区。党的十八大以来,出口产品逐步过渡到智能化、信息化、高端化、品牌化,还举办网上交易会。2023年第133届广交会有226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报名参会,全球47家工商机构组团参会。对于“一带一路”国家的企业来说,广交会不仅是他们进入中国市场的窗口,更是与来自全球210个国家和地区的买家进行交易的平台。

    ——摘编自胡光霁《1956—1965年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若干问题研究》等

    1. (1) 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鸦片战争前后广州对外贸易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并简析其影响。
    3. (3) 综合以上材料,说明其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启示。
  • 1. (2024高一下·开学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7月,13名代表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出席大会。

    中共“一大”部分代表基本情况

    姓名

    出生年份

    籍贯

    备注

    何叔衡

    1876

    湖南

    秀才,新民学会会员

    董必武

    1886

    湖北

    秀才,曾加入中国同盟会,曾留学日本

    李达

    1890

    湖南

    曾留学日本,《湘江评论》主编

    李汉俊

    1890

    湖北

    曾留学日本

    毛泽东

    1893

    湖南

    师范毕业,新民会组织者,《湘江评论》主编

    包惠僧

    1894

    湖北

    记者,北京大学肄业,陈独秀指定代表

    陈谭秋

    1896

    湖北

    师范毕业,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发起者之一

    王尽美

    1898

    山东

    师范毕业,在济南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邓恩铭

    1901

    贵州

    中学生,在济南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刘仁静

    1902

    湖北

    北京大学生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等编制

    材料二

    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最早提出并推动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两位代表人物。这些代表为什么走到一起?请结合时代背景予以说明。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指导思想。为了推进改革开放,党在指导思想上是如何拨乱反正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历史经验是什么?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