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三下·江西月考) 20世纪90年代的上海从改革开放的经济“后卫”顺利转变为经济发展的“前锋”。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1992年,上海开放保险市场,美国友邦等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上海;1993年,上海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成立……这种状况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 . 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 B . 全球化趋势加强 C .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D . 浦东新区的开发
  • 1. (2024高二下·武汉月考) 三次党史教育的高潮。

    材料 1937年至1940年,中共党员由4万人发展到80万人。毛泽东发现许多新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水平较低,轻视对历史的学习,忽略对国情的把握,为此开展了党史教育。1941年中央收集了党内正确路线和错误路线的文件,编印成《六大以来》,供高级干部学习。毛泽东指明党史教育的目的是灵活运用马列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全党还开展系列党史座谈会,形成了党史理论的重要成果。

    1951年恰逢党的而立之年,社会各界掀起了学习党史的热潮,胡乔木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出版,是第一本简明党史,成为五六十年代影响最大的研究著作。同年,收录了毛泽东不同时期论著的《毛泽东选集》出版,把全党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推向了高潮。

    80年代初,开展党史教育的工作刻不容缓。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从而掀起了全党学习的高潮。邓小平还多次强调要将党史教育看作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以教育党员树立改革开放思想。教育部要求全国高校开设“中共党史”必修课。

    ——摘编自王炳林《中国共产党开展学习的历史考察》等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自拟一个论题,评析党史教育的发展历程。

  • 1. (2024高二下·武汉月考) 【中国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材料一:一般认为,“现代化”代表着追求文明提升和历史进步的潮流,它是由17世纪欧洲引领的世界历史潮流。因此,在相当长时间里,人们误以为欧美的经济政治文化便是现代化的样板,从而将欧美化与现代化等同。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到思想层面,我们该做的都做了,但是中华民族的现代化却依然步履维艰。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人倡导的中国式现代化,是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现代化,我们闯出了符合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又具有自己民族特点的成功道路,形成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创造出先进丰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新时代,坚持民族的现代化,就是坚持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

    ----摘编自胡大平《中国式现代化,是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现代化》

    回答下列问题: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三个层面的代表性历史事件。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取得的理论成果。;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 1. (2024高一下·湖北期中) 特定时代词语语汇中的“高频词”,表征着历史的时间性和历史的延续与变迁,具有鲜明的历史学科特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共产党几次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出现的10个高频词的次数统计

    高频词

    会议

    社会主义

    阶级

    革命

    经济

    建设

    发展

    人民

    国家

    中国

    领导

    八大

    (1956年)

    118

    98

    45

    53

    52

    79

    111

    118

    25

    57

    十二大

    (1982年)

    128

    35

    62

    123

    124

    92

    117

    77

    52

    62

    十四大

    (1992年)

    179

    14

    25

    209

    184

    173

    102

    76

    118

    59

    根据材料,围绕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高频词汇的变化拟定一个主题,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 1. (2024高一下·湖北期中) 改革开放之初,珠江电影向全国乃至世界讲述了发生在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故事”。比如,1984年上映的电影《雅马哈鱼档》,反映了个体户生活,随着影片风靡全国,“个体户”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选择,在全国掀起了下海经商、自谋职业的热潮。这(   )
    A . 折射时代变迁下的人们观念变化 B . 意在彰显中国改革的巨大成就 C . 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 D . 使国企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推开
  • 1. (2024高一下·湖北期中) 2005年 3月 ,胡锦涛在对台工作.四点意见,中指出 ,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 ,我们将进一步陆续出台解决台湾同胞关心的问题、维护台湾同胞正当权益的政策措施;中共十七大报告承诺 ,凡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 ,祖国大陆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 。这些表明(   )
    A . 大陆对台政策体现出.以民为本,的理念 B . 实现台海合作是解决台湾问题唯一途径 C . 大陆承诺不以武力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 . 争取岛内民心是实现祖国统一关键因素
  • 1. (2024高三下·湖南月考) 1977年8月发表的中共十一大政治报告认为:“苏美两家是新世界大战的策源地,特别是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具有更大的危险性⋯⋯苏修亡我之心不死。”然而1984年11月,邓小平在中央军委座谈会上,正式宣布解放军将裁军一百万的决定,并指出“世界上既不可能爆发世界大战,也不可能爆发大规模侵华战争”。这一转变( )
    A . 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的改变 B . 开启了中国外交新纪元 C . 根源于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 D . 得益于中苏关系正常化
  • 1. (2024高二下·高州月考) 改革开放以来交通运输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中国政府把交通运输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放开交通运输市场、建立社会化融资机制方面进行开创性探索,积极扭转交通运输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被动局面。交通发展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举措旨在说明(   )
    A . 促进城市交通多样化、立体化趋势 B . 交通网成为国家社会发展的必需 C . 有利于不同交通有序竞争 D . 中国健全了交通的运行机制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月考) 对于人类在21世纪的发展,有学者指出:“当前,人类社会在选择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机制时所要解决的最具普遍意义的有两个问题。其中一个是在冷战后的国际政治环境中,如何实现世界体系和全球各行秩序的重构,为现代社会的全球性整合奠定合理的基础。”这位学者意在强调( )
    A . 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迫切性 B . 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可行性 C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 D . 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月考) 右面是20世纪90年代初《人民日报》曾经发表的一篇文章。文章记述了邓小平同志于1992年1月18日至2月 21日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谈话。这一谈话( )

    A .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 . 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 C . 为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D . 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