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电白期中) “统购统销”政策在我国曾存在一个较长的时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一九五三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为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随后对食用植物油、棉花、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它们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吃饭和穿衣的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城乡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

    ——陈云:《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54年9月23日)

    材料二  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由国家规定,……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了一个很大的包袱,每年用于物价补贴的开支达几百亿元。这样,国家财政收入真正投入经济建设的就不多了,用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就更少了。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最近我们决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

    ——邓小平:《理顺物价,加速改革》(1988年5月19日)

    材料三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1985年1月,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董辅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 (1) 结合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
    2. (2) 结合材料三,分析1978年后“统购统销”变化的原因。
    3. (3) 结合材料一、二、三,简要评析“统购统销”政策。
  • 1. (2024高一下·电白期中) 2003年,中央政府先后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实现货物贸易零关税;扩大服务贸易市场准入。此后,又签署多个补充协议。这些做法旨在(    )
    A . 加速港澳回归的进程 B . 推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C . 实行关税制度的改革 D . 深化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
  • 1. (2024高一下·电白期中) 下表为1978年、2012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情况的统计表。该表反映出(    )

    项目

    1978年

    2012年

    农民人均收入

    133.6元

    7917元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

    343元

    24565元

    城乡居民存款

    211亿元

    39.96亿元

    A . 农业发展水平落后 B . 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C . 城乡差距逐渐消失 D . 民众消费水平较均衡
  • 1. (2024高二下·东莞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文明的碰撞与融合”为主题的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展开了相关的理论学习与史料搜集工作,形成如下学习笔记。

    观点

    文明因交流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仲音

    我们要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不能唯我独尊、貶低其他文明和民族。

    ——习近平

    材料

    作为鲜卑族政权,拓跋宏大力推行汉化改革,移风易俗,为了更好的学习汉人文化,他将首都从平城迁至洛阳,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军事上向南发动对南朝梁国的战争,大力开疆拓土。最终鲜卑族融入华夏文明圈,长期战乱的中原大地再次焕发生机,而孝文帝的改革比彼得足足早了一千多年。由于其改革极大推动华夏文明发展,所以孝文帝被认为是最伟大的少数民族政治家之一。

    ——摘编自百度文库

    鸦片战争前,中国作为东方的大国已经经历了两千年的封建文明史,它的文化曾经一度辉煌,对周边邻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具有不言而喻的优越感。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关闭的大门,使中国看到了自己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开始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学习西方的行动。西方列强通过战争强行打开了近代中国的大门,“西方文化也通过战争、暴力和对中国的掠夺强行向中国输入”引发了之后半个世纪中西文化的激烈冲突。

    ——摘编自百度文库

    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摘编自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在一次接见外宾时的谈话

    通过研读,有的同学看到了文明的碰撞,有的同学看到了文明的融合,有的同学看到了二者间的复杂关系。请任选角度,自拟论题,结合笔记中的观点与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1. (2024高一下·江西月考)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合理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中国主导了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

    B

    2017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团队构建了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单光子量子计算机

    中国科技创新助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C

    港珠澳大桥在世界范围内首次使用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

    我国跨入科技强国行列

    D

    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

    新时代国家发展的根本任务、奋斗目标进一步明确

    A . A B . B C . C D . D
  • 1. (2024高一下·江西月考) 在2013年 12月 3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现阶段提出和实施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正确,就是因为它们都是以我国现时代的社会存在为基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是从我国现在的社会存在出发的。”这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是(  )
    A . 实事求是 B . 知行合一 C . 人民中心 D . 独立自主
  • 1. (2024高一下·江西月考) 1988年4月,深圳第一家企业股票挂牌上市。到 1988 年年底,全国共有 3800家股份制企业,其中800家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60家发行了股票。1990年11—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这反映了我国(  )
    A . 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B . 市场经济成为社会共识 C . 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D .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动摇
  • 1. (2024高一下·江西月考) 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国各族人民将‘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要‘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实行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责任制,改进劳动组织,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发展生产力’。”此规定(  )
    A . 贯穿了改革创新的精神 B . 旨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 源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 体现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
  • 1. (2024高一下·江西月考)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特约评论员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新华社转发此文。12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以及《解放日报》等全文转载,引发全国范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一事件(   )
    A . 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 B . 有效地调动了社会各个阶层的积极性 C . 标志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 D . 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 1. (2024高三下·江西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提取以上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主题,撰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