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一上·沧州月考) 20世纪30年代中期,红军总政治部先后颁布了《关于我军沿途注意与苗民关系加强纪律检查的指示》及《对回民的宣告》等文告,要求不打苗民土豪,不杀苗民的牛,“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这些举措( )
    A . 奠定了土地革命的群众基础 B . 旨在扩大革命根据地的范围 C . 有利于红军战略转移的实施 D . 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 1. (2023高一上·厦门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面三幅油画分别是《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1927年下半年中国革命陷入低潮,中国共产党毅然发动南昌起义,开始了探路历程。以城市为中心的俄式道路又走不通,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国情,开辟出了正确的革命道路。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初期的失败,使革命到了危急关头。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正确的领路人,挽救了革命。

    结合材料与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以“探路·开路·领路”为线索,对中国共产党1927-1936年的革命道路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 1. (2023高一上·厦门月考)  1981年,美国学者布热津斯基带领家人“重走长征路”后,感慨道:“对崭露头角的新中国而言,长征的意义绝不只是一部英雄主义史诗,它的意义要深刻得多。它是国家统一精神的提示,它是克服落后东西的必要因素。”这表明,他认识到(   )
    A . 长征深藏着信仰和精神的价值作用 B . 新中国的诞生开启了新的“长征” C . 长征精神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内涵 D . 长征是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宝贵财富
  • 1. (2023高一上·厦门月考) 红军长征途中,在西南地区留下不少灵活简洁的标语口号:

    地区

    宣传口号

    广西龙胜县

    共产党是主张民族平等、民族自治、解放弱小民族的!

    四川省阿坝藏区

    遵从回番民风俗习惯、语言文字、信仰自由!

    贵州省镇远

    苗民们,不要怕,红军保护苗人,主张苗人汉人一律平等,不准哪个压迫苗家!

    上述口号( )

    A . 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 B . 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土地革命 C . 加速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D . 赋予了少数民族以平等的权利
  • 1. (2023高一上·温州月考)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会议,解决了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该会议召开于(   )
    A . 江西瑞金 B . 贵州遵义 C . 陕北吴起镇 D . 甘肃会宁
  • 1. (2023高三上·文化期中) 著名作家魏巍在《地球上的红飘带》一书中描述这样一个事件:“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该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 . 国民大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B . 南昌起义后进攻广州受挫 C .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D . 抗日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
  • 1. (2023高一上·保山) 某次会议纠正了党的“左”倾领导在军事上的错误,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党在革命中遇到的军事和组织问题,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次会议发生在( )
    A . 江西瑞金 B . 贵州遵义 C . 湖北汉口 D . 陕北洛川
  • 1. (2024·肇庆模拟) 1934年11月-1936年5月,党中央及其领导的军队颁布了系列民族工作政策文件。如红军总政治部发布《关于瑶、苗民族工作的原则指示》.红四方面军发布《告川西北藏彝民族书》《回民斗争纲领》,朱德在凉山颁发《中国工农红军布告》,李富春在贵州颁发《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布告》,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发表《对回族人民的宣言》。这些文件的发布有利于中国共产党(   )
    A . 建立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B . 在云贵川建立抗日根据地 C . 顺利完成红军战略大转移 D . 巩固中央苏区苏维埃政权
  • 1. (2022高一上·肥东月考)  遵义会议上,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解决了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从思想角度看,该会议的重要贡献在于(     )
    A . 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B . 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C . 结束了“左”倾思想在党内的影响 D . 事实上确立起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落脚点和出发点”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伟大壮举,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长征落脚点的选择历经曲折,对于中国革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材料一:红军长征落脚点的“七次选择说”

    时间

    落脚点

    中共变更落脚点的主要依据

    1934年11月

    湘西

    红军突围而损失惨重,湘西则有国民党重兵把守。

    1934年12月

    川黔边

    遵义会议后,蒋介石调集150个团合围而来。

    1935年2月

    云贵川

    该区地广人稀,民族成分多,社会问题复杂。

    1935年4月

    川西北

    日军蚕食华北,国内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1935年6月

    川陕甘

    党中央掌握了陕北红军的情况。

    1935年9月

    陕北

     

    ——据李冰梅、傅广华《红军长征落脚点的最终确定及其战略意义》

    材料二:

    邓小平提出:“陕北根据地是落脚点和出发点”。根据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论断的理解

    (要求:表述成文,要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共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