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一上·天津市期末)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红军长征途中,与“生死攸矣,转危为安”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渡过金沙江 B . 飞夺泸定桥 C . 召开遵义会议 D . 会宁会师
  • 1. (2023高一上·三明期末) 长征途中,由于天天行军,再加上给养困难,经常吃不上饭。邓小平就和大家摆“龙门阵”,讲各地方的“吃经”。邓小平讲川菜的回锅肉、鱼香肉丝辣子鸡丁麻婆豆腐,说得大家直咽口水,战士们把这叫“精神会餐”。这反映了邓小平( )
    A . 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B . 不畏困难的乐观精神 C . 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D . 奋发进取的开拓精神
  • 1. (2023高一下·大兴期末)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会师地点为如图中的( )

    A . B . C . D .
  • 1. (2024高三上·汕尾月考) 下面所示为某时期少数民族民歌。这些民歌( )

    “羊角花儿四李开,红军大队来羌塞。打倒土豪分田地,各寨成立苏维埃。”

    ——四川羌族民歌《各寨成立苏维埃》

    “纳西人跟着闹革命,管理江山来做主。”

    ——云南纳西族民歌《红旗浸天舞》

    “红军北上打日本,阿伦盼望早程,解救各族受苦人。”

    ——贵州伦佬族民歌《红军阿鱼水情》

    A . 抒发了全面抗战时少数民族的同仇敌忾 B . 体现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群众基础 C . 承载着红军战略转移过程中的历史记忆 D . 反映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得人心
  • 1. (2023高一上·百色期末)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四运动前,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零星的,绝大部分是转译自日本学者研究社会主义的著作。五四运动后,马克思原著的引进和翻译出版受到重视,各种期刊大量、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等在北京成立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陈独秀等在上海发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毛泽东等在长沙成立了“新民学会”。同时,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深入工人,用通俗语言向工人传播马克思主义。

    ——摘编自石仲泉、鞫俊俊《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摇》

    材料二

    目录

    第一编中国共产党的创立(1921年7月—1923年6月)

    第二编党在大革命时期(1923年6月—1927年7月)

    第4章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

    第7章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的失败

    第三编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

    第8章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第9章井冈山的斗争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

    ……

    第12章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摘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表现。
    2.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展历程。(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至少涉及三个史实。)
  • 1. (2024高一上·岳阳月考) 毛泽东的诗词是一部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其中“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泛指江西)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泛指湖南)直进”、“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分别对应的历史事件(  )
    A . 秋收起义红军长征南昌起义 B . 北伐战争红军长征渡江战役 C . 南昌起义北伐战争淮海战役 D . 秋收起义红军长征渡江战役
  • 1. (2024·期末) 一位红军战士在家书中提及“自我反攻,以(已)到达陕西栒邑县太峪镇驻房(防),衣食住行是很平安”,“假是(使)家内接到我信,很快的与家(我)来信,不要递误,免得我在外挂念。来信到第一方军(红一方面军)第一军第四师十二团第三连。工作是很快乐的!”(家书落款时间为阳历四月卅日)由此可知,家书所写之时(  )
    A . 红军长征实现了战略转移 B . 取得三大战役的完全胜利 C .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实现 D . 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
  • 1. (2023高一上·固镇县月考) 遵义会议决议指出:中央红军放弃中央苏区,就使敌人“几年经营的堡垒地带的依靠是没有了”。国民党也不得不承认:红军的突围西走,使国民党军“实在是很难捕捉其踪迹而一举将其歼灭”。这说明红军长征( )
    A . 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B . 扭转了国共力量的对比关系 C . 使全党从教条主义中解放出来 D . 有助于红军夺取战略主动权
  • 1. (2023高一上·河西期末) 文学作品能够形象地反映历史。下列诗词能够生动地反映长征经过的是( )
    A .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B . 炸桥挖路为团结,夺地争城是斗争 C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D .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 1. (2024高一上·月考) 1934年,在进行第五次反“围剿”中,中共中央发行借谷票向群众借粮,原则是:产谷多的地方多借;群众对革命认识深刻的地方多借;在边区受国民党压迫程度严重的地方不借。借谷票可用于抵纳当年土地税,相抵后仍有余者,可向政府领还现款。这一做法客观上( )
    A . 保证了反“围剿”的胜利 B . 巩固了土地革命的成果 C . 有利于为战略转移准备给养 D . 有助于大生产运动的开展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