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三上·潮阳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的救国之路年表(部分)

    时间

    活动

    1868年

    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府的山阴县。

    1892年

    经殿试中进士,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

    1902年

    同蒋智由等在上海创办中国教育会并任会长,从事教育和革命活动。

    1904年

    组织建立了光复会。

    1905年

    被孙中山委任为同盟会上海分会负责人。

    1907年

    在莱比锡大学研究心理学、美学、哲学诸学科。

    1912年

    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持制定了《大学令》和《中学令》,强调要把学校建成健全的国民的学校。他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素质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他主张采用西方教育制度,确立起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体制。

    1915年

    他与李石曾、吴玉章等组织华法教育会,周恩来、邓小平等都是通过此组织的帮助在法国留学。

    1916年

    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后他聘请《新青年》主编陈独秀为文科学长,聘请李大钊、胡适、钱玄同等在北大任教,采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实行“教授治校”的制度,提倡学术民主,支持新文化运动。

    1919年

    五四运动中支持学生爱国行动,多方营救被捕学生。

    ——摘编自张晓唯《蔡元培评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蔡元培撰写个人简介。(要求:充分利用历史年表,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人物进行分析、综合,在时代与个人关系的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解读)

  • 1. (2023高一上·信宜期末)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五四运动表现的爱国主义不是被动地反抗,而是主动地抗争,是为国家地位和民族尊严而战,体现出近代国家和民族意识的真正觉醒。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研究,深刻揭示五四运动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深远影响。”

    ——摘编自齐卫平《理解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四个向度》

    材料二  《建党伟业》、《建军大业》等影片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辉煌历史。《建党伟业》演绎了1911年至1921年共10年间中国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大体上由民初动乱、五四运动及中国共产党建党三部分剧情组成。《建军大业》讲述了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故事。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的时代价值。
    2. (2) 从材料二中选取一部影片,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重大历史事件,并对其进行概述和评价。
  • 1. (2024高一上·信宜月考) 1919年7月14日,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创刊词中疾呼:“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这反映出(   )
    A . 无产阶级具有革命领导权 B . 五四时代青年的家国情怀 C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D . 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
  • 1. (2023高三上·广东月考) 从1915年反对日本提出“二十一条”的抵制运动,到1919.年抗议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处理结果的五四运动,再到1925年抗议日本工厂枪杀顾正红的五卅运动,这三次事件的“危机程度”一次比一次减弱,而群众运动的规模却一次比一次增大。这主要是因为(   )
    A . 民族资本主义持续发展 B . 革命政党势力的不断推动 C . 民族国家意识日益强化 D . 北洋军阀的统治日益腐朽
  • 1. (2024高三下·河北开学考)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认为:“世界上的军国主义、资本主义,都像唐山煤矿坑上的建筑物一样,他的外形尽管华美,他的基础,已经被下面的工人掘空了,一旦陷落,轰然一声,归于乌有”。李大钊意在强调( )
    A . 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主流 B . 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取代 C . 工人是社会改造的基本力量 D . 推翻军国主义已成为社会共识
  • 1. (2023高三上·期中)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高潮时期即1918-1919年,发生过一场著名的关于新剧(话剧)与旧剧(戏曲)优劣的“戏剧改良”论战。在对旧剧的批判中,胡适等人大力宣传以易卜生为代表的欧洲近代现实主义戏剧,以易卜生《玩偶之家》为代表的“社会问题剧”一度很受欢迎。这反映了( )
    A . 个性解放成为知识分子一致追求 B . 新剧契合了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 C . 五四运动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发展 D . 中国传统戏剧被西方戏剧所取代
  • 1. (2023高一上·丽水月考) 近代,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在探索国家出路上不断深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鸦片战争,少数有识之士更认识到外国有所长、中国有所短,产生了学习西方的思想。道光二十年(1840年)八月,林则徐曾奏言:“自道光元年至今,粤海关已征银三千余万两……若前此以关税十分之一制炮造船,则制夷已可裕如,何致尚形棘手。”此语后来被魏源表述为:“中国造船铸炮,至多不过三百万,即可师敌之长技以制敌。”

    ——叶世昌《近代中国经济思想史》

    材料二

    故康先生之上皇帝书曰,守旧不可,必当变法……而我皇上亦深知此意,徒以无权不能达行,故屡将先生之折交军机总署会议,严责其无得空言搪塞,盖以见制西后,故欲借群臣之议以定之也。无如下有老警守旧之大臣,屡经严责而不恤,上有揽权猜忌之西后,一切请命而不行……使不然者,则此三月之中,旧弊当已尽革,新政当已尽行。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三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五四运动前后,我国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在追求真理中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勇于打破封建思想的桎梏,猛烈冲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经过五四运动洗礼,越来越多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正式成立,中国历史掀开了崭新一页。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林则徐和魏源在探索“制敌”方面的具体贡献,并概述他们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认为新政未能“尽行”的原因,并运用唯物史观予以评析。
    3. (3)  根据材料三,从探索国家出路的视角概括五四运动的意义。综合材料一、二、三,概括中国人民探索国家出路的三个层次。 
  • 1. (2023高二上·杭州月考) 中华各民族彼此联系、相互吸收、交融发展,呈现出统一的趋势,经过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凝聚、发展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民族共同体,下列选项对应正确的是( )
    A . 魏晋南北朝——各民族大交融、大发展时期 B . 宋辽夏金——多元一体民族格局渐趋稳定 C . 元明清——大一统条件下大迁徙、大交融 D .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开启自觉发展的新阶段
  • 1. (2023高二上·阳江期末) 五四运动领导者罗家伦指出:“‘五四运动’的唯一成绩,就是能使中国‘动’,但这种‘动’不能是‘冲动’。如果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昏晕后起死回生的神针’,中国(人)经此神针救醒后,还必须‘马上吃固本培元的药’,只有固本培元,才可以养成真正永久的活动。”这表明罗家伦认为(   )
    A . 民主符合近代中国的发展潮流 B . 社会运动应与思想启蒙相结合 C . 五四运动缺乏广泛的民意基础 D . 民主革命目标和任务发生改变
  • 1. (2023高一上·金华期末) 那天下午,北京12所学校的 3000多名学生在皇宫大门天安门集会,抗议巴黎的决定;抗议安福系政府共谋,秘密应允日本留在山东。和平地开始的示威者,后来打了一名亲日官员并烧了一个内阁次长的住宅,北京政府使用武力逮捕了许许多多学生。该事件是( )
    A . 公车上书 B . 五四运动 C . 一二•九运动 D . 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