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安顺月考) 新文化运动前期,各种西方思潮纷至沓来,相互角逐,马克思主义被淹没在其中。在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从众多学说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这一变化(   )
    A . 改变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目标 B . 说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C . 改变了救亡图存运动的路径 D . 反映学习俄国革命已成共识
  • 1. (2024高三下·东阳月考)  “个人主义”是五四时期最重要的思潮之一、和“民主”“科学”构成三足鼎立的态势,但“个人主义”随后遇冷且慢慢销声匿迹。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青年追求个人幸福和个性解放 B . 民主与科学思想影响深远 C . 传统伦理和国家危难双重作用 D . 各思想流派呈现融合趋势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文化在“挑战一回应”中不断地传播、交流、交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希腊文化在希腊化世界整个地区十分广泛地流布,从而使一些民族与部落吸收了古典时期希腊在科学、文学与造型艺术方面的优秀成就。成为希腊化各国成员的许多民族,在改造希腊化文化因素与古代的当地的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创造了把这些因素熔铸成为具有独创的新品质的自成一家的文化。

    ——(苏)科尔宾斯基等《希腊罗马美术》

    材料二   郑观应认为,中国若与强敌相处,自己必须要有力量。而要强盛就必须变法,“非变法不能富强,非富强不能合纵连横”。他的改革主张就是紧紧围绕着这一宗旨而展开的。他提出的主张概括起来是:经济上开展“商战”,军事上练兵造械,政治上设立议院,文化上推广西学。

    ——摘编自夏东元《郑观应》等

    材料三   五四运动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五四运动以后,陈独秀发表《谈政治》一文,明确宣布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湖南学生运动领袖毛泽东在第二次到北京期间,热心搜寻并阅读中文本的共产主义书籍,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邓中夏、蔡和森、恽代英、瞿秋白、周恩来、赵世炎、陈潭秋、向警予、高君宇、何孟雄、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等,也先后成为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者。

    ——汪澎澜《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希腊化时代文化的整体面貌。结合所学,列举希腊化世界在自然科学领域的三项重要成就。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郑观应思想的主题。结合所学,写出郑观应的代表作,并从思想文化的“挑战——回应”角度分析其思想的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从中国革命史的角度,说明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结合所学,指出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思想文化上的巨大变化及其标志。
  • 1. (2024高一下·盐田月考) 下表是1919年5—6月陆征祥收电簿中各方反对巴黎和会签约来电(节选),这反映了( )

    拍发者

    发电日期

    收电日期

    内容要点

    留日学生总会

    5月4日

    5月7日

    青岛直接收回,坚持到底

    上海南北议和代表

    5月6日

    5月8日

    勿予签字,以伸公道,而保存国际之地位

    江苏省议会

    5月10日

    5月13日

    联合友邦,坚持到底,不达目的,暂不签字

    顺直省议会

    5月9日

    5月14日

    要求青岛直接交还

    北京报界全体人员

    5月7日

    5月18日

    青岛若不能直接交还,万勿签字

    A . 学生活动影响了政府外交决策 B . 现代化传播工具扩大了五四运动的影响力 C . 马克思主义已在中国广泛传播 D . 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 1. (2024高二下·高州月考) 【中国历史文化精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历史文化精神即为根植于中国长期以来的历史传统、在时代逐渐演变的过程中吸取诸优秀精神而形成的具有高度代表性与凝聚力的民族精神,是基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与国民思想观念高度凝练而成的优秀文化精神。

    古代历史文化精神内涵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家国情怀;崇德尚贤,天下为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等

    近代救亡图存的民族抗争精神

    辛亥革命精神;五四精神;红船精神;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现代奋发图强的民族复兴精神

    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新时代中国梦等

    ——根据《历史选择性必修3》、陈权龙《中国历史文化精神的时代内涵》整理

    围绕“中国历史文化精神”,提取表中的一个或多个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所学,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1. (2024高二下·广安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要义,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刚健有为、天人协调的精神,这是民族精神的内核,是教人们在面对苦难时要保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其次,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中,人是中心,强调的是先做人后做事,这种思想在当前素质教育之中也是有所体现的。最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强调的是牺牲与奉献,家是人们避风的港湾,父母之爱与民族之爱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受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使得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十分强大,也正是这种文化才会使得中国人心中始终怀有落叶归根、血浓于水、尊老爱幼、厚德载物的认知。

    ——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五四运动是影响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发展的重要事件。作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五四运动通过继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守转化的价值根基,开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为转化确定前进方向,以民主科学冲破封建主义思想桎梏赋予转化时代特征,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转化提供领导力量,开辟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转化提供现实支撑,充分体现了五四时期传统文化转化的创造性。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思考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应紧紧围绕革命性这个核心问题来深化。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分析其背景。
  • 1. (2024高二下·郑州期中) 五四运动后,梁启超将“中华民族”的概念扩大为所有民族的共同体;孙中山致信海外国民党同志:自北京学生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抒发言论。国内各界舆论,一致同倡。各种新出版物,纷纷应时而出,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据此可知( )
    A . 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 . 国民党积极响应五四运动 C . 出版界对舆论思想有较大的影响力 D . 五四运动推动了思想启蒙
  • 1. (2023高一上·通州月考) 1919年,杜威访问中国,在给家人的信中写到:“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加入他们,那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杜威信中所评价的重大历史事件( )
    A . 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 . 是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思想文化革新 C . 是中国新旧民主革命时期的分界点 D . 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反帝反封建革命
  • 1. (2024高二下·安庆开学考) “从巴黎和会的决议的祸害中,产生了一种令人鼓舞的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使他们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次“民族觉醒”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五四运动 C . 中共一大召开 D . 南昌起义
  • 1. (2024高一下·朝阳月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场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全面觉醒”。在这场运动中( )
    A . 前期的运动中心是上海 B . 学生提出“打倒土豪劣绅” C .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 . 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诞生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