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一上·红桥期末) 如果把“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这一单元主题应是(    )
    A . 侵略与危机 B . 抗争与探索 C . 立宪与共和 D . 民主与科学
  • 1. (2024高一下·西宁开学考) 1861年,慈禧发动政变处置政敌时,特别把“不能尽心和议”列为罪状。英国人在华创办的《北华捷报》称:“在这个特别的关头,我们要比我们同中国发生联系的其他任何时期,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国的现存政府。”由此可知(    )
    A . 太平天国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 B . 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C . 清廷顽固派势力地位得到加强 D . 传统的外交体制被抛弃
  • 1. (2023高一上·贵阳期末) 表1为太平军定都天京后颁布的部分制度,其内容反映出( )

    表1

    《天朝田亩制度》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有田同耕,有饭

    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太平天国礼制》

    “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A . 大同理想的实现 B . 社会秩序的稳定 C . 社会性质的变化 D . 农民阶级的局限
  • 1. (2023高一上·安徽期末)  史家常用“内外”分指中央与地方,用“轻重”来描述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形势。历史学家罗尔纲认为,晚清逐渐形成了“内轻外重”的局面。能支撑该观点的史实有( )
    A . 鸦片战争戊戌变法 B . 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 C . 太平天国运动东南互保 D . 甲午战争清末新政
  • 1. (2024·)  在《资政新篇》中,洪仁玕痛斥“动言风煞(水),致珍宝埋没不能现用”的现象,主张于全国21省通21条大道;而到了19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洋务派官僚倡议修建铁路、开采矿藏时,朝野守旧势力纷纷援引风水龙脉之说相指责。对比两者可知(    )
    A . 洋务新政后期的改革越来越趋向保守 B . 太平天国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 . 《资政新篇》体现先进国人的近代观念 D . 洋务运动违反了向西方学习的历史潮流
  • 1. (2023高一上·薛城期末) 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通过下列史料能够认识的历史事件是( )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义和团运动 C . 护国战争 D . 国民革命
  • 1. (2023高一上·丰台期末) 以下是某学生进行历史主题研学时查阅的书目,据此可概括出他的研学主题是( )

    《四洲志》《海国图志》

    《资政新篇》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A . 救亡图存的探索 B . 民主制度的建立 C . 民族危机的加剧 D . 自由思想的形成
  • 1. (2023高一上·唐山期末)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 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上述材料选自中国近代史上的某一革命纲领。这一革命纲领( )
    A . 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B . 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C . 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向何处去的问题 D . 动摇了恪守祖训的观念
  • 1. (2024·贵阳开学考) 清代汉族官僚对满清皇室绝对服从开始松动,源自于鸦片战争后汉官集团开始逐渐垄断了对外交往、洋务现代化运动和地方武装开始。满清皇族为了维护对全国名义上的统治,被迫通过让渡出在一些地方的绝对权力来争取汉族地主阶级的合作。导致这一变化的是 ( )
    A . 西方坚船利炮打开国门 B . 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 C . 程朱理学思想统治松动 D . 湘淮军地方势力崛起
  • 1. (2023高三上·河北期末)  “讲道理”是太平天国对士卒民众宣传教育的重要途径。19世纪50年代中期,太平天国在各占领地区的“讲道理”侧重于政治说教和宗教宣传;19世纪60年代初,以经济劝导为主,要旨劝谕民众进贡、交赋、纳税。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政权指导思想的改变 B . 时局战局的恶化 C . 基层政权建设的巩固 D . 商品经济的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