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二上·清远期中) 乾隆年间 ’清朝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 。理灌院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已经由北方蒙古地区 扩展到其他边疆地区 ’涉及到边疆地区的行政建制、社会经济、民族立法、宗教文化等 。理灌 院管理范围和职能的完善 ’反映了清朝( )
    A . 民族政策开明包容 B . 境内各族已全面封建化 C . 边疆治理能力提升 D . 边疆管理承续前朝经验
  • 1. (2023高三上·广州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首创了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府州制度。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任命该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世袭其职,让其继续统辖本族人民,但必须由中央任命,同时取消了少数民族首领原有的“可汗”称号。羁縻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唐政府在上述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代表中央行使对羁縻府州的管理权,如安西、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各羁縻府州。都护由汉人担任,中央任命,不能世袭。唐王朝设置的羁縻府州遍布于东西南北各边疆民族地区,边疆的行政包括都护府、都督府、州、县四级,共约八百多个。 

    ——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材料二:清朝入主中原以后,继承了中国历史上传统的“羁縻政策”,在新疆表现得尤为明显。1762年,乾隆皇帝在统一了天山南北路以后,设伊犁将军,统辖全疆。在行政体制方面,清政府在新疆东部汉族人口较多的地区,实行州县制,其行政、司法、税收等制度均同于内地各省。在蒙古族、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中,实行“札萨克制”“伯克制”,册封或任命各族首领,由他们对本地区本民族人民直接进行统治,各项制度仍按旧俗。近代边疆危机迫使清政府对其边疆治理政策进行调整,1884年11月,清廷正式批准新疆建省。新疆实行与内地一致的行政管理制度,取消原为伯克、阿訇所掌握的司法权,各级官府把恢复发展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作为重要职责,实力推行。1885年,孤悬东海的台湾继之建省,1907年,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改设行省。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等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羁縻制度的特点,简析其历史背景。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边疆治理制度的变化,并说明其积极影响。
  • 1. (2023高三上·广州月考) 清帝所主“大一统”,将“中国”的政治与疆域版图扩展到长城以外的“三北”及各边疆地区;乾隆帝也认为“天朝疆界严明,从不许外藩人等稍有越境搀杂……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这反映出清朝的疆界观(   )
    A . 体现了专制皇权已达到顶峰 B . 有利于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 C . 体现对“华夷之辨”的继承 D . 导致了地方叛乱的风起云涌
  • 1. (2024高一下·济宁开学考) 下表为康熙和雍正时期清政府配置的台湾府文武官员人数。 由此可推测清朝逐步( )

    时期

    文职官员(人

    )

    水师武职(人

    )

    陆路武职(人

    )

    总计(人)

    康熙时期

    19

    98

    45

    162

    雍正时期

    34

    40

    72

    146

    A . 削减政府财政支出 B . 提高台湾自治能力 C . 贯彻崇文抑武方针 D . 加强台湾内陆治理
  • 1. (2024高三上·浙江月考) 史学界研究发现,明清时期国家对乡村的治理主要通过宗族、乡里组织、士绅阶层进行,基层社会的自治化倾向越来越强。这表明(   )
    A . 乡里组织是明清时期成立的乡村自治组织 B . 国家政治体制上的中央集权严重弱化 C . 宗族、士绅阶层成为动摇封建统治的重要力量 D . 国家控制与乡村自我管理相结合,共同维护基层社会秩序
  • 1. (2024高一下·浙江开学考) 乾隆帝曾指示大将军福康安,一定要妥立章程,以改变西藏各项制度废驰,地方官员舞弊、擅权的状况。于是,福康安与达赖、班禅及西藏地方官员共同议定了章程。这个章程颁布的意义是(   )
    A . 历世达赖和班禅,都经由中央政府册封 B . 设置理藩院掌管蒙古、藏族等民族事务 C . 西藏管理呈现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 D . 明确落实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 1. (2024高三上·浙江期末) 据《清史稿》记载:“(康熙帝)遣侍郎苏拜至福建,与督抚及琅(施琅)议善后事。……琅疏言……若弃其地、迁其人……红毛(荷兰人)……乘隙复踞,必窃窥内地,鼓惑人心……寻苏拜等疏亦用琅议,并设县三、府一、巡道一,上命允行。”下列项中,与上述记载不符的是(   )
    A . 康熙设立台湾省管理一府三县 B . 开发台湾利于两岸之间的联系 C . 台湾地理位置关系到沿海安全 D . 收复台湾捍卫了国家领土完整
  • 1. (2024高三上·浙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明时期)中央王朝的治藏方针往往通过西藏地方政权来贯彻,由于缺乏有效监督,极易导致中央政府的方针政策得不到贯彻或达不到预期效果。1717年准噶尔部突袭拉萨,虽然最终被清军击败,但其势力始终威胁西藏。西藏地方政权内部也勾心斗角,争权夺利。雍正皇帝因此决定向西藏派遣驻藏大臣,办理前后藏一切事务。1791年廓尔喀入侵西藏,驻藏大臣一方面向清廷奏呈战争情况,另一方面协调西藏地方与进剿清军的关系,督办粮饷。战争结束后,驻藏大臣又协助制定《藏内善后章程》(经清王朝批准后颁布实施),并劝导西藏地方政权减免赋税,请求中央王朝赈恤。当西藏发生疫情时,驻藏大臣又下令建房安置,捐款购买药品等安抚民众。此外,驻藏大臣还协同达赖喇嘛等处理一般事务,并经常协调西藏地方各种势力之间的关系,化解各种矛盾。

    ——摘编自陈柏萍《清代驻藏大臣的设置及其历史作用》

    材料二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十七条协议”,西藏实现和平解放……1959年9月,西藏自治区筹委会先后作出《关于废除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决议》《西藏地区减租减息实施细则》《关于西藏地区土地改革的实施办法》等重大决议部署。百万农奴和奴隶从封建农奴制度的枷锁中被解放出来,获得人身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获得现代意义上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基本公民权利。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拉萨召开,宣告西藏自治区成立。

    ——摘编自余志坤《伟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设置驻藏大臣背景及其职责,并分析其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藏自治区成立的政治前提,并分析西藏自治区成立的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与新中国治理西藏的相似之处,以及政府进行地方治理时应考虑的因素。
  • 1. (2024高一上·杭州月考) 清朝前中期重视边疆地区的管理与开发,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该时期清政府加强对西藏地区管辖的措施有(    )

    ①设立行都指挥使司    ②册封达赖与班禅    ③设立伊犁将军④专设理藩院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4高一上·杭州月考) 下图是某高一同学在复习时做的一个时间轴,整理了与台湾相关的一些知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上图划线空格处应该填入的是:①(人名);

      (年):③(构想)

    2. (2) 选择时间轴中两个相互联系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观点或者论题,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阐述部分字数200以内)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1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