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二上·浙江月考) 顺治五年(1648年),顺治帝发布《申严海禁敕谕》,规定北自天津南至广东沿海岸线各省,一律“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将一切粮食货物等项与交逆贼贸易者……不论军民,俱行奏闻处斩”……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听取李光第等人的建议,颁布诏令: “今海内一统,寰宇宁谧,满汉人民相同一体,令出洋贸易, 以彰富庶之治,得旨开海贸易。 ”下列项中,属于康熙调整政策的原因的有( )

    ①有识之士的积极推动

    ②发展沿海地区经济,改善民生的需要

    ③维护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的需要

    ④设台湾省进行有效管理,东南沿海地区逐渐稳定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1. (2023高一上·深圳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着受到王朝特别重视的核心区,占据这个地区,足以控制全国。图10、图11、图12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秦汉时期、唐末至北宋时期、明清时期)的核心区分布图。

    ——据鲁西奇《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

    依据上述材料,从中提出一个论题,并结合史实加以阐释(要求:主题鲜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成文。)

  • 1. (2023高一上·深圳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康熙年间, 清廷重新统一台湾后, 并没有戮杀郑氏。鉴于投降官兵的顾虑, 施琅上书建议朝 廷就地安置, 获准。面对朝廷对是否在台湾驻军的分歧, 施琅等人则以实际调查为依据, 提醒朝廷重视台 湾的地位, 这为康熙帝最终决定让清军留守台湾起了关键的作用。清廷在台湾设立府、县机构之后, 又适 时地采纳地方官员的意见, 在台湾地区轻赋薄税。加上此时海禁解除, 大量闽南人移居台湾, 使得妈祖信 仰(我国沿海地区的一种民间信仰,妈祖为传说中掌管海上航运的女神)在台湾地区广泛传播。

    ——摘编自陈丽萍《施琅对妈祖信仰的推崇及其时代价值》

    材料二: 《明清宫藏台湾档案汇编》汇集了清朝皇帝围绕台湾事宜颁发的各种谕旨, 从顺治朝到光绪 朝总计达 2400 多件,涉及各个方面。满文台湾档案,主要集中在清代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这些  档案以清朝国语的形式详细记载了台湾的政务活动。其记载从康熙朝开始, 清政府特设巡视台湾监察御史, 满汉各一员, 一年一换。从康熙统一台湾后, 台湾的考生就参加福建的举人考试, 一直有固定的录取名额, 档案中也有台湾县、凤山县考中举人的名单。还记载台湾震灾、水灾情况及清政府进行赈济的奏折。

    ——摘自《中国档案报》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康熙时期清廷治理台湾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廷采取这些举措的背景。
    2. (2) 你认为《明清宫藏台湾档案汇编》属于哪种类型的史料?有何现实价值?
  • 1. (2023高一上·嘉兴期中)  “治国必治边,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关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各边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 并在众多的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为了维护辽 阔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还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唐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边疆民族总体上 讲是以怀柔、招抚为主,采取和亲和册封政策,以改善或加强与边疆民族的关系。为了巩固对边疆 的统治,唐王朝也采取了积极开发的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等。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经过康熙祖孙四代的开拓,中国疆域达到内在发展的极致。同时,中国按照自身发展的轨 道滑行,国力达到了全盛。……在此条件下,清朝于北方遏制了沙俄的继续南下,且运用外交手段 划定了边界;于南方,运用朝贡贸易体制把欧洲列强的权利锁定在规程所允许范围内。……这使得 前中期的清朝对其疆域的最终奠定,能够从容地从学理上与法理上自我确认。 ——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朝为巩固统一对边疆各族采取的方式,并阐述这些方式 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积极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明朝中后期到清朝前期中国边疆出现了与以往朝代不同的新挑战。 并概述清朝前期是如何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东北疆界的。
  • 1. (2023高一上·嘉兴期中)  下图是清政府颁赐的金奔巴瓶。清朝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安定边 疆,清政府采取了大量举措。与下图措施有关的地区是( ) 

    A . 西北地区 B . 西南地区 C . 东北地区 D . 东南地区
  • 1. (2023高二上·期中) 中华民族是 56 个民族结成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多元一体大家庭, 是唯一代表中国现代民族 的共同体名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最初的“中国”只指周王所在的丰和镐及其周围地区。青铜铭文:“唯武王既克大邑商, 则廷 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于中国,自之辟民”……到周成王时, ……周公扩建洛邑……位于“天下之中”的交通枢纽, 也被称为“中国”。古代中国的范围是我们几千年来历史发展所自然形成的。 一般认为, 清朝完成统一以后,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以前的清朝版图作为历史时期的中国的范围。  所有在这范围之内活动的民族,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他们所建立的政权,都是历史上中国的 一部分。

    ——摘编自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谭其骧《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 材料二

    清朝是我国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的时期。国家统一,加上交通事业的发达以及大规 模的人口流动,使不少汉族人口迁移到少数民族地区,也使很多少数民族人口迁移到汉族地区。 国内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清王朝由少数民族建立,其对于少数民族和边疆管 理的重视, 往往要超出一般的汉族王朝。而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国力的强盛, 又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姜义华主编《中国通史教程》

    材料三

    各个历史时期党的宪法性文件和法律文本中对于民族平等团结、多民族国家统一性的强调, 都在以制度化的规范形式型塑与强化着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共同团 结奋斗、共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摘编自刘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完善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百年回溯》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范围的演进历程,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 
    2. (2) 根据材料二, 概括清朝“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清朝 对蒙古地区的管理措施。
    3. (3) 根据材料三,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的重点,并指出我国社 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思想基础和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坚持的民族工作主题。
  • 1. (2023高二上·浙江月考)  秦汉时期建立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此后历代都采取措施加强对边境地区的管理。

    材料一 西汉初年以妥协为主的隐忍战略,为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周边环境,但也存在边境饱受侵扰等弊端。七十年的“休养生息”,为汉武帝反击匈奴奠定了物质基础。为提振国威,汉武帝改变了柔弱的边防政策,大规模开疆拓土。经过三十余年的经营,汉朝的边疆地区得以稳固和发展。

    ——摘编自王玉冲《汉武帝治边方略》

    材料二 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首创了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府州制度。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任命该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世袭其职,让其继续统辖本族人民,但必须由中央任命,同时取消了少数民族首领原有的“可汗”称号,羁縻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唐政府在上述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代表中央行使对羁縻府州的管理权。都护由汉人担任,中央任命,不能世袭。唐王朝设置的羁縻府州遍布于东西南北各边疆民族她区,边疆的行政包括都护府,都督、府、州、县四级,共约八百多个。

    ——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材料三 清王朝在民族地区分别设置管理机构,在中央专门建立了一个相对它整的机构体系。清王朝在东北、西北、西部、西南等民族地区采取了不同的民族管理制度,制定了较为符合民族实际的统治政策与措施,即“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清统治者并未局限于对历史上的民族政策的沿用,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发展。清王朝对少数民族进行了全面的管理,这种管理涵盖面覆盖到思想管理、经济管理等,全面渗透到少数民族民众生活的各个领域。

    ——摘编自董文强《清朝民族政策的历史进步与局限》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王朝治边政策的变化,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羁縻府州的特点,并简述唐朝加强西北管理的史实。
    3. (3) 写出清王朝管理边疆民族事务机构名称。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王朝管理民族地区的措施。
  • 1. (2023高一上·温州期中) 左图是清政府颁赐的金奔巴瓶,右图是清朝疆域图(局部)。清朝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安定边疆,清政府采取了大量举措。与下图措施有关的地区是( )

    A . B . C . D .
  • 1. (2023高一下·大兴期末) 如表格内容反映出,明清时期( )

    明朝中后期

    日本倭寇威胁沿海

    16世纪中期

    葡萄牙获得澳门租住权

    1624-1661年

    荷兰侵占台湾

    17世纪中叶起

    沙俄侵入黑龙江流域

    A . 中国版图基本奠定 B . 西方列强大举侵略中国 C . 中国社会面临危机 D . 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 1. (2023高二下·朝阳期末) 都城 

    “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都城选址既是地理选择,也是政治选择。所有选择原则归结为一点,就是保证长治久安。长治久安不仅在于时间,政治上靠近“龙兴之地”、经济上保障供给、文化上拥有根基、军事上控内御外,均在其中。 

    材料一 三河地区古都的朝代及区域分类 

    ①注:“三河”指河东、河南与河内三地。河东指今山西省临汾、运城一带;河南指黄河中游东西走向以南的附近地区;河内指黄河中游东西走向以北、太行山东西走向以南的地区。 

    材料二 西周至北宋、南宋至清朝时期主要都城的空间分布格局与迁移轨迹 

    材料三 燕都地处雄要,北倚山险,南压区夏,若坐堂奥,而俯庭宇也。又居庸、古北、松亭诸关,东西千里,险峻相连,近在都畿,据守尤易。 

    ——金朝官员梁襄

    1. (1) 阅读材料,描述五帝至商朝、西周至北宋、南宋至清朝时期都城的大致迁移轨迹。
    2. (2)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元明清三朝定(迁)都北京。
上一页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共1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