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泸县开学考) 明朝时期,朝廷除对各地的监察御史进行考核外,还要求地方按察使司按时据实上报御史巡按地方时有无铺张浪费以劳州县等情况。这些规定旨在(   )
    A . 保证监察规范有效 B . 限制监察御史权力  C . 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D . 拓宽对地方的监察渠道
  • 1. (2023高二上·许昌期末)  鱼鳞图册是明代征收田赋时作为凭据之用,故亦称“地亩册”。此法乃丈量田亩推行于全国,实始于明太祖。史载:“颁鱼鳞图册,以核天下土田。”明朝颁布鱼鳞图册的主要目的是( )
    A . 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 . 核实掌握全国田亩数量 C . 征发赋役维护国家统治 D .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1. (2023高二上·许昌期末)  洪武二年(1369年),明太祖下诏“其辫发、椎髻、胡服、胡名、胡姓,一切禁止”“悉命复衣冠如唐制,士民皆束发于顶”。明太祖这一统治举措( )
    A . 突出了对华夏正统的尊崇 B . 强调尊卑有序的传统礼仪 C . 深受儒学社会伦理的影响 D . 违背了民族交融历史趋势
  • 1. (2024高一上·期末) 明太祖朱元璋在与群臣分享治国体会时,曾因政务过多发出了“百僚未起朕已起,百僚已睡朕未睡。日高三丈犹拥被,不如江南富足翁”这是因为(   )
    A . 丞相制度的废除 B . 实施八股取士 C . 内阁的设立 D . 特务机构的设置
  • 1. (2024高一上·期末) 雍正帝即位后,密折由康熙时极少数人使用的告密文书变为广大官员都可使用的正式文书;不仅政治、军事、赋税、捕盗、举荐之事要及时报告,甚至大臣的一些私事也可用密折上达。据此分析,雍正时期密折制度(    )
    A . 标志着专制皇权达到了顶峰 B . 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C . 强化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D . 完善了清朝监察体系
  • 1. (2024高一下·襄汾开学考) 明朝后期,官员的奏疏要先交内阁审阅,内阁将奏疏内容及处理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奏疏上进呈皇帝裁决,皇帝亲自或委托太监用红笔写出处理意见后返回内阁下发六部执行;同时通过厂卫制度监察百官。因此出现了嘉靖、万历皇帝尽管多年不上朝,国家仍能照常运行的现象。这反映了(   )
    A . 监阁体制有利于政局稳定 B . 君主集权的强化 C . 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 D . 中央集权的强化
  • 1. (2024高三下·德州开学考)  明朝实行官员任职回避制度。一般来说,所有官吏的任用都实行亲族回避,地方官吏实行亲族和地区的双重回避,一些重要官吏则实行具有特殊要求的职务回避。该制度( )
    A . 保障了科举制度的公平性 B . 促进了官员履职的公正性 C . 反映了监察制度的严密性 D . 体现了官员考核的科学性
  • 1. (2024高一下·宜丰开学考) 《续文献通考》记载,明代六科执掌,“凡制敕宣行,大事覆奏,小事署而颁之;有失,执奏封还”。《明内廷规制考》指出,对于皇帝的“传奉”诏旨,无论朱字或墨字“传帖”,承受官衙,如认为“事未稳”则须“执奏”。据此可知,明代的“执奏”( )
    A . 促使中枢政务运作的制度化 B . 有利于提升专制皇权统治效能 C . 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D . 加强了君主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 1. (2023高二上·莆田期末) 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中央官制的演变情况。这些演变(    )

    秦朝

    西汉

    隋唐

    宋朝

    明朝

    三公九卿制

    中外朝制

    三省六部制

    二府三司制

    废丞相设内阁

    A . 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B . 起到了监督皇权的作用 C . 缘于皇帝个人的喜好 D . 体现了皇权加强的趋势
  • 1. (2024高三下·大足月考)  明代丘濬在《大学衍义补》中提出:“高皇帝(朱元璋)定鼎金陵,文皇帝(朱棣)迁都金台(今北京),则跨江、河南北而各为一大都会,天下万世之大势也。盖天下财赋出于东南,而金陵为其会;戎马盛于西北,而金台为其枢。并建两京,所以宅中图治,足食足兵,据形势之要,而为四方之极者也。用东南之财赋,统西北之戎马,无敌于天下矣。”作者意在说明(    )
    A . 两京制总体平衡了南北的关系 B . 两京制确保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C . 两京制的经济和政治意义趋同 D . 两京制推动了政治军事的结合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