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一上·益阳期末) 明朝废除宰相后,设立内阁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其官员称为某殿或某阁大学士,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被比喻为宰相。宦官也趁机获取了更多权力。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 . 内阁与宦官的斗争 B . 地方对中央的挑战 C . 宰相制度得以重生 D . 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 1. (2023高一上·佛山期末) 明朝废丞相后,内阁品位逐渐提高,六部权力在不同程度为内阁所侵。但从制度上说,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不必听命于内阁,而内阁则“凡百政事,非下部必不可行,不能行”。这反映了明朝(   )
    A . 内阁相当于真宰相 B . 分化事权制度僵化 C . 君主专制遭到削弱 D . 政治机构相互制约
  • 1. (2024高一下·大庆开学考) 明初,朱元璋用严刑酷法惩罚官吏,并设置厂卫特务机构进行监督。此后,他强调禁止宦官干政,并引用《道德经》中的思想,认为“吾为政愈严,犯法者愈众”,又说“朕如宽厚行仁,人将谓朕不明于事;朕如加严,人又指之为暴矣”。朱元璋的困惑,其实在于(   )
    A . 权力机制失衡 B . 文官体制僵化 C . 宦官集团膨胀 D . 官吏腐败严重
  • 1. (2023高一上·绵阳期末)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皇帝不赴内阁亲视票拟,故令阁臣票拟。皇帝在内寝仍不亲视政务,则批红亦由太监代之。因此明代司礼监,权出宰相辅上。因此宦官逐渐骄横跋扈。”这表明明朝( )
    A . 实现了权力的平衡 B . 宦官专权导致皇权衰落 C . 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D . 中枢权力运作存在弊端
  • 1. (2024高一下·丰城开学考) 对于户部官员的任命和吏员的参拨,明太祖曾作出重大决定:即在任用户部官员和吏员时实行地域(苏松江浙)回避,在任用苏松江浙人时实行部(户部)回避。这种双回避制度成为明代定制,历经二百余年而未有更改。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明代(   )
    A . 江南成为赋税重要来源 B . 体制建设提升行政效率 C . 八股取士制度弊端丛生 D . 官员贪腐现象日益严重
  • 1. (2024高一下·河南月考) 明代初期,皇帝常在内阁,后来有些皇帝不常到内阁,由内阁条旨、票拟送进去批,甚至有几个皇帝则长久不管事,不再到内阁。 于是皇帝和内阁中间的接触,就多出一重宦官上下其手的机会。这样,宦官就慢慢地弄了权。这一变化( )
    A . 使决策机制发生根本改变 B . 加剧了明朝的政治黑暗 C . 进一步加强了皇帝的权力 D . 改变了内阁的机构性质
  • 1. (2023高三上·河北) 明宣宗时期,督抚在一些省份已经成为常驻官员,深度介入到地方的各项管理事务之中。此后,督抚从最初仅发挥监察职能逐渐演变为拥有地方军政大权的巡抚,继而成为统领数省军政大权的封疆大吏。督抚职能的演变(    )
    A . 表明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B . 弱化了朝廷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C . 改善了地方的行政管理体制 D . 进一步健全了明朝的中央官制
  • 1. (2024高一下·献县开学考) 明代内阁辅臣大多为科举出身,他们常以儒家的治国原则,来检验皇权行使是否得当。如有不当,便要向皇帝进谏,或利用手中的封驳权来加以阻止。若“进谏”或“封驳”均无效,阁臣可以引退辞职。这反映了( )
    A . 内阁的设置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B . 部分皇权转移到内阁手中 C . 内阁不是中央正式行政机构 D . 内阁对皇权有明显的制约
  • 1. (2023高三上·湖北月考)  材料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选自史书所载明初至万历末年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诸多方面的情况。 

    史料出处

    史料内容

    卷一“列朝”门“告天即位”条

    高皇帝(明太祖)将登宝位……是时连阴,入明年元旦即睛。至日,日光皎洁,合祭天地,上即位于南郊。按是词先告上帝,以见未敢遽登至尊,且请烈风异景以示不可。是以天下为公,未尝矫饰符命,涂世耳目,真合尧舜汤武为心也。超千古而延万世,宜哉!

    卷十二“河槽”门“海运”条

    隆庆五年(1571年),山东巡抚梁梦龙等,上海运议曰:“……第考海道,南自淮安至胶州,北自天津至海仓,各有商贩往来……可以接济京储,羽翼漕河,省挽牵之力,免守帮之苦,而防海卫所,犬牙错落,又可以严海禁,壮神都。甚便!”

    卷十二“户部”门“海上市舶司”条

    我朝书生辈,不知军国大计,动云禁绝通番,以杜寇患。不知闽广大家,正利官府之禁,为私占之地。如嘉靖间,闽浙遭倭祸,皆起于豪右之潜通岛夷;始不过贸易牟利耳;继而强夺其宝货,靳不与直,以故迹愤称兵……若闽中海禁日严,而滨海势豪,全以通番致素封

    卷二十四“风俗”门“火把节”条

    今滇中以六月念八日为火把节。是日,人家缚艾芦高七八尺,置门外烧之,至夜火光烛天。又用牲肉细缕如脍,和以盐酰生食之。

    卷二十五“评论”“著述”“词曲”三门中“时尚小令”条

    比年以来,又有《打枣竿》《挂枝儿》二曲,其腔调约略相似。则不问南北,不问男女,不问老幼良贱,人人习之,亦人人喜听之……又《山坡羊》者李、何二公所喜,今南北词俱有此名。

    ——据[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整理

    阐述从材料整体或某一局部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1. (2023高一上·丰台期末) 明太祖废除了自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并且严令子孙永远不许设立宰相,这样做是为了( )
    A . 加强皇帝权力 B . 实现政令畅通 C . 防止地方割据 D . 避免宦官专权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