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二下·百色期末) 下面为唐宋进士成分情况表。该表可以用来说明(   )

    唐(830名进士)

    宋理宗宝祐四年(570名进士)

    士族子弟

    小姓

    寒素家庭子弟

    三代不仕

    父亲有仕(官职多属低品)

    其他

    70.96%

    13.14%

    15.9%

    53.86%

    22.63%

    24.51%

    A . 唐宋时期的科举制度有失公允 B . 宋代社会阶层流动性得到加强 C . 宋代科举取士的人数大为减少 D . 唐宋科举制选拔方式发生变化
  • 1. (2023高二下·朝阳期末) 关于宋代历史,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宋史:文治昌盛与武功弱势》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特征的理解。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发展表现的有( ) 

    ①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②思想界追求个性自由的倾向 

    ③社会成员的身份趋向于平等 

    ④艺术领域的世俗化和个性化

    A . B . ①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 (2023高三上·河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朝:平民社会趋向

    材料一

    材料二 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迄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

    ——摘编自钱穆《理学与艺术》

    以历史观察者的身份,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中的观点。

  • 1. (2023高一上·饶平期中) 据记载,宋代乡村居民的职业流向包括参与经商活动、应募参军、出家为僧道等内容,部分乡民在农闲时节兼职商贩、雇工,出现身兼数职的现象。这说明当时( )
    A . 基层治理较为松散 B . 租佃关系发展普遍 C . 社会的流动性加强 D . 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 1. (2023高一上·饶平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逐渐建立起一种以儒术培育人才、传承文化的治国模式,此后每一朝代的封建统治者在取得政权之后总是不断地扩大太学的规模,逐步建立并完善官学教育体系,使其成为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的主要场所。汉代学校教育实行“分经授诸生”,汉武帝时在太学里置五经博士,儒生以传习、阐释“五经”为业,经学开始形成,学派逐渐繁荣。

    材料二

    唐代在中央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以及弘文馆和崇文馆等,且四门学准许“庶人之俊异者”入学。唐宋以后,不仅汉族统治者在学校教育中重视传承以儒家经学为主的中华文化,蒙古、女真等少数民族统治者也对此格外重视,并在学校管理和教学方面制定了颇为周详的规程。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栗洪武、陈磊《中国古代学校教育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的历史规律》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对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发展的贡献。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宋以来古代学校教育获得发展的原因。
  • 1. (2023高一上·百色期末) 汉唐时期无地农民往往是地主的私属, 到了宋代,他们通常与地主签订租佃契约,契约期满有退佃迁移的自由,不少农民往往忙时耕作,闲时经商。这表明宋代( )
    A . 契约缔结程序严格 B . 市民阶层兴起 C . 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D . 奴婢制度根除
  • 1. (2023高二下·三明期末)  下表为某学者转录元末田宅交易文书。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八月晋江县蒲阿友卖山地帐
    晋江县三十七都东塘头住人蒲阿友,祖有山地一所,坐落本处,栽种果木。今因阙银用度,抽出西畔山地,经官告据出卖。为无房亲,立帐尽卖山邻,愿者酬价,不愿者批退。今恐无凭,立此帐目一纸为照者。
    至正二十六年八月日
    立帐人蒲阿友
    不愿买山邻曾大潘大

    A . 社会矛盾日趋缓和 B . 契约制度折射礼法观念
    C . 地权交易规范有序 D . 白银正式成为主要货币
  • 1. (2023高二下·焦作期末) 宋代各种形式的财婚大量出现。宋仁宗时,吏部侍郎孙祖德“娶富人妻,以规有其财”。朱熹虽大谈“存天理,灭人欲”的性命之学,其家族却是“男女婚嫁,必择富民,以利其妆奁之名”更有甚者,有的官员为了获取资财而卖婚。这反映了当时( )
    A . 婚姻选择宗族观念淡化 B . 儒家思想主流地位动摇 C . 经济变动冲击传统伦理 D . 婚姻习俗发生根本转变
  • 1. (2022高三上·青岛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宰相人数

    北宋(71)

    南宋(62)

    高级官员

    20

    8

    中级官员

    15

    10

    低级官员

    12

    8

    无官职记录

    24

    36

    材料二 
     
    材料三 一、德业相劝:德谓见善必行,闻过必改……业谓居家则事父兄,教子弟,待妻妾,在外则事长上,接明友,教后生,御僮仆。二、过失相规:……同约之人各自省察,互相规戒,小则密规之,大则众戒之。三、礼俗相交:礼俗之交,……值月主之,有期日者为之期日,当纠集者督其违慢。凡不如约者,以告于约正而诘之,且书于籍。四、患难相恤:……凡有当救恤者,其家告于约正,……若不急之用,及有所妨者,则不借。 

    ——摘自《吕氏乡约》

    材料四 宋代社会、宋代文化的特点如果用一种较为简单的方式来概括,就是出现了“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的趋势。所谓平民化,是指普通民众具有比以前更多的生存发展机遇,受到社会更多关注。世俗化,主要是指关注俗世生活的取向。人文化,则是指更加关心“人”自身的价值,社会价值取向相对理性,关注人的教养与成长。 

    ——摘编自邓小南《宋朝的再认识》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四的观点。

  • 1. (2023高二下·商丘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以前人们常说:宋朝的历史太窝囊。然而,却有两句打油诗:人云宋史本病史,我谓宋史亦壮篇。其实,两宋历史有其很不窝囊、很值得中国人引以为荣、引以自豪的一面。第一,宋代横比当时世界各国,均在其之上,处于领先地位;第二,宋代纵比前代,亦超越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继汉朝、唐朝之后的又一座新高峰。以上两点可以称为对两宋历史地位的两个基本估计。一言以蔽之,宋朝是当时世界上经济最繁荣、文化最先进的国家,在中国历史上是一次经济腾飞,一次文化高涨,足以同汉、唐前后辉映,相互争妍丽。 

    ——摘编自张邦炸《瞻前顾后看宋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中的观点谈谈你对宋代的认识。(要求:观点正确,论述合理,史论结合。)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共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