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一上·聊城期末) 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唐宋社会变迁”主题探究活动时,搜集到如下材料。

    材料一

    图1唐代长安城示意图             图2北宋东京城示意图

    材料二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唐】李白《少年行》

    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咸洛。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

    ——【唐】元稹《法曲》

    薛中书元超谓所亲曰:“吾不才,富贵过人。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

    ——【唐】刘餗《隋唐嘉话》

    材料三

    宋代朝廷官员出使东南亚国家,常怂恿他们的商人来中国:……载着中国商人航行在南海上的中国船只,取代了南亚和西南亚的商船。……开封是个更加商业化的城市,主宰居民生活的是昼夜开放的市场,而不是宫廷和政府机构。 多层房屋矗立街头,并无墙环绕,这些房屋多用于出租。

    ——摘编自【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自隋唐而上,官有薄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所以人尚谱牒之学,家藏谱系之书。  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阈阅。

    ——【宋】郑樵《通志略》

    关于唐长安两市及北宋开封城内各有多少服务性行业,史书虽无明确记载,但宋敏求《长安志》卷八《东市》条记载,唐代长安东市有220行,《西湖老人繁盛录》记载南宋临安有414行。据此可约略推断介于其间的北宋,城市服务性行业应多于长安而少于南宋。

    ——摘编自宁欣《唐宋城市经济社会变迁的思考》

    1. (1) 比较图 1、图 2,概括指出唐宋都城的城市布局有何异同?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各自的成因。
    2. (2) 对比材料二、三,哪些信息可作为解释“唐宋社会变迁”的证据? 概括说明理由。
  • 1. (2023高二上·台州期末) 社会治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文化是“古典文化的巅峰”,而宋文化则是“近代文化的滥觞”。这两者间的区别,如果用一种较为简单的方式来概括,就是出现了“平民化、人文化”的趋势。所谓平民化,是指普通民众具有比以前更多的生存发展机遇,受到社会更多关注。人文化,则是指更加关心“人”自身的价值,社会价值取向相对理性,关注人的教养与成长。

    ——摘编自邓小南《宋朝的再认识》

    材料二

    18世纪中期开始的工业革命,使英国的经济迅猛发展,造就了英国的工业资产阶级。推崇功利原则的工业资产阶级,请求创建清廉高效的当局,节约开支,把更多的资本投入到经济中来。同时,工业资产阶级依附雄厚的经济实力,促进英国在1832和1867年对国会变革,改革的成果使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国会中的重要位置。1853年,考试任用制在东印度公司出现,第二年,财政部两位官员诺斯科特和屈维廉,对文官队伍的现状进行研究,制定出《诺斯科特——屈维廉报告》,这份报告揭示了用人体制的弊病,提出文官系统改革的一整套建议。

    ——摘编自张海婷《浅析英国文官制度发展及对世界的影响》

    材料三  

    第十六条 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

    第二十一条 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05)

    第十七条 国家实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根据公务员职位类别和职责设置公务员领导职务、职级序列。

    第二十三条 录用担任一级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级层次的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18年12月29日修订)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扼要说明宋儒“关注人的教养与成长”的主要方式,并从官员选拔角度阐述宋代“平民化、人文化”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文官制度产生的原因。结合所学,写出《诺斯科特——屈维廉报告》的另一名称及其地位。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公务员法》在2018年修订后的变化之处。结合所学,说明两部《公务员法》实行的意义。
  • 1. (2023高一上·西安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期,婚姻制度已经非常完善。周公制礼便将一夫一类多妾的嫡庶体制制度化,强调身份的重要性,正如《礼记·内则》所说“聘则为妻,奔则为妾”,聘娶婚被看成婚姻的唯一合法程序。聘娶婚,要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六礼”完成,其基本精神就是明媒正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婚姻缔结的前提。《礼记·昏义》记载:“昏礼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婚姻并非仅是男女个人之事,而是事关宗族延续繁衍的大事,正如《左侍·信公二十三年》所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西周初将“同姓不婚”定为宗法伦理。

    ——摘编自杨茂义《宗法制与春秋婚姻礼制》

    材料二 唐文宗想把临真公主嫁给当时北方大姓士族,却遣到拒绝。对此唐文宗极为不满,他对宰相说:“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尚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

    ——摘编自欧阳修《新唐书》

    材料三 本朝富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缗。

    ——摘编自(宋)朱彧《萍洲可谈》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时期贵族婚姻制度的特点,分析其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从唐到宋婚姻观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原因。
  • 1. (2023高一上·涟源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位阿拉伯商人记述:两宋时期,信用券被广泛应用,富裕商人率先使用印制的纸币,极大地便利了商品的交换。中国商人把钱借给别人时会写下借条,借债人则在纸条上用食指和中指画押。他们主张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市不二价,童叟无欺,不卖假货,不赚黑钱,不会乘人之危而半利。

    ——摘编自《新全球史》

    材料二黄仁宇先生曾经说:“中国历史中主要的朝代,每个不同,而尤以赵宋为显著。”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代商人的优秀品质。概述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的“显著”的新变化。
  • 1. (2023高一上·莆田期末) 宋初《百家姓》以“赵钱孙李”为首,而唐末五代河西节度使张议潮割据敦煌时期形成的《敦煌百家姓》写本以“张王李赵”为首。二者排序不同体现了(    )
    A . 地域文化观念的差异 B . 崇文抑武政策的实施 C . 社会流动的日渐固化 D . 门第观念的历史遗留
  • 1. (2023高二上·洛阳期末) 元代王祯《农书》中写道:“夫茶,灵草也。种之则利博,饮之则神清。上而王公贵人之所尚,下而小夫贱隶之所不可缺,诚生民日用之所资,国家课利之一助也。”当时流行的谚语:“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说明元代( )
    A . 茶税成为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 B . 茶已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 C . 政府加强了对茶叶的经营管理 D . 茶叶的种植得到大面积的推广
  • 1. (2023高一上·淄博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的科举考试,不管父祖职业、家境穷富、年龄大小,只要没犯过罪,都可以报名应试。宋朝的科举还实行“锁院”“糊名”“誊录”。所谓“锁院”,就是任命考官后,要立即隔离。所谓“糊名”,就是把考卷上考生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所谓“誊录”,就是由专人把考生的答卷另外誊抄一份,考官只能评审誊抄稿,见不到原件。此外,政府还为边远地区的贫穷考生提供食宿等。这些制度,使科举考试成为选拔官员特别是中高级官员的主渠道,“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二  

    材料三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富贵盛衰,更迭不常,或昔富今贫,或昔贵而今贱。

    ——摘自(宋)袁采《袁氏世范》

    材料四  宋朝比较好地为内部臣民解决好了两条“路”——“出路”与“活路”,王朝的属下臣民,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能力有追求的精英分子,再一类是养家糊口的普通百姓。对于精英,应该给他们“出路”;对于百姓,应该给他们“活路”。

    ——摘编自李晓《宋朝百姓的“出路”与“活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四的观点。

  • 1. (2024高一下·献县开学考) 著名历史学家张岂之指出:“宋代,择偶标准不像以前那样重门阀,而看重金榜题名之人;比较计较婚姻关系的物质财富,富商娶宗室女的现象司空见惯。”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 )
    A . 科举制度盛行冲击门阀政治 B . 理学兴起改变了世人的婚俗观 C . 奢靡之风逐渐取代勤俭节约 D . 社会经济发展影响了社会习俗
  • 1. (2023高二上·新余开学考)  唐代以前文学作品中涉及商人的篇目为数不多,且内容大多以批判商人的重利轻义、自卑可怜和贪婪为主。而宋代话本中商人形象频繁出现,一些商人虽然追逐利润,但取之有道,诚信不欺;一些商人拾金不昧,救人急难。宋代的这一现象(  )
    A . 体现了大一统时代的风貌 B . 表明重农抑商的观念被颠覆 C . 说明主流价值观发生异变 D . 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 1. (2023高一上·丰台期末) 北宋官员蔡襄在《福州五戒文》中指出“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这反映了当时( )
    A . 崇文抑武观念盛行 B .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 儒学复兴运动兴起 D . 社会控制的严密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