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襄汾开学考) 1007年,宋朝应党项首领李德明的要求与其进行榷场贸易,西夏建立后双方就此还签订了合约。1057年西夏扰边,宋朝警告说:“要以违约则罢和市。”后来因其待宋不恭敬,宋朝停止榷场互市。英宗治平初年,西夏“求复榷场”,宋方不许。后其上章谢罪,宋才恢复榷场。这反映了宋朝(  )
    A . 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的软弱性 B . 对外贸易政策的灵活多变 C . 利用经济手段处理民族关系 D . 政治统一促进了边界贸易
  • 1. (2024高一下·襄汾开学考) 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某校学生用列表法梳理知识时制作的表格,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是( )                                                                                                                                                

    民族

    内容梳理

    实行南北面官制度

    政权都兴庆,创制文字,模仿北宋制度

    与南宋长期对峙,后现“大定之治”

    完成统一,创制文字,进行了制度创新

    A . 党项、女真、鲜卑、蒙古 B . 鲜卑、女真、蒙古、满洲 C . 女真、吐蕃、契丹、满洲 D . 契丹、党项、女真、蒙古
  • 1. (2024高三下·山东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邓小南等《宋: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

    材料二

    文献材料

    文献出处

    礼宾院,掌回鹘、吐蕃、党项、女真等国朝贡馆设,及互市译语之事。

    《宋史职官》

    辽之先,出自炎帝……奇首(辽先祖名)生都奄山,徙潢河之滨。

    《辽史太祖本纪》

    朕(金世宗)所以令译五经者,正欲女直(真)人知仁义道德所在耳。

    《金史世宗纪》

    国朝土宇旷远,诸民相杂,俗既不同,论难遽定。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后魏、辽、金历年最多,其他不能实用汉法,皆乱亡相继。

    (元)许衡《许文正公遗书》

    材料三  有学者指出,辽宋夏金元时期是由“小中国”向“大中国”转变的关键期。“小中国”指发源于中原农耕地带,以“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汉文化覆盖全部国家疆域作为理想目标,以“外儒内法”的专制君主官僚制作为统治模式的政权;“大中国”则指能对发源于汉地社会边缘的农耕——游牧交界地带的不同民族进行有效治理,并提供多样性发展空间的政权。

    ——摘编自日杉山正明《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西夏金元》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说明材料三的观点。

  • 1. (2024高三下·联合月考) 辽在地方上实行双轨政区制度,紧临北宋边境的南京道和西京道仿唐式的州县施政; 中京道和东京道,以州县制和反映北边游牧民族的部族制对半参置; 上京道,以政区部族制为主兼置州县制。 同时,在同一道里面,套置州县和部族两类政区,如上京道至少套置 36个州(军、城) 和州同级的21个部族。这种政区建置( )
    A . 适应了辽朝经济民族形势 B . 延续了唐朝的羁縻府州制度 C . 实现了对全国的有效控制 D . 推动了边疆和中原的一体化
  • 1. (2023高一上·渭滨期末)  少数民族政权辽、金的统治者分别创制并实施“南、北面官”和“猛安谋克”等管理制度。这些制度的共性主要在于(  )
    A . 全面汉化 B . 胡汉交融 C . 民族自治 D . 因俗而治
  • 1. (2024高三下·大足月考)  宋神宗曾说:“盖北有狂虏,西有黠羌,朝廷汲汲然左枝右梧,未尝一日不念之。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古之夷狄,能行而已,今兼中国之所有矣,比之汉唐,最为强盛。”据此推知,宋神宗忧虑“二虏”为患的原因包括(    )

    ①少数民族政权存在封建化倾向    ②吸收汉法,因俗而治

    ③势力逐渐向中原农耕地区拓展    ④保持传统,猛安谋克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 (2024高二下·南阳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游牧、商业起于内不足,内不足则需向外寻求,因此而为流动的,进取的。农耕可以自勘,无事外求,并必继续一地,反复不舍,因此而为静定的,保守的。

    草原与滨海地带,其所凭以为资生之地者不仅感其不足,抑且深苦其内部之有阻害,于是而遂有强烈之“战胜与克服欲”。此种民族,其内心深处,无论其为世界观或人生观,皆有一种强烈之“对立感”,于是而尚自由、争独立,此乃与其战胜克服之要求相呼应。故此种文化之特性常见为“征伐的”“侵略的”。

    农业生活所依赖,曰气候、曰雨泽、曰土壤,此三者,皆非由人类自力安排,而若冥冥中已有为之布置妥帖而惟待人类之信任与忍耐以为顺应,乃无所用其战胜与克服。故农耕文化子最内感曰“天人相应”“物我一体”,曰“顺”曰“和”。

    ——摘编自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该书写于1940年代)

    结合中外历史,评析钱穆的观点。(要求:自拟论题,史论结合,叙述成文,条理清晰)

  • 1. (2023高一上·广东期中) 金朝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这套管理系统被称为( )
    A . 四时捺钵 B . 南、北面官 C . 猛安谋克 D . 行省制度
  • 1. (2023高一上·湛江期中) 在西夏尚未建国时,党项首领李继迁“潜设中官,全异羌人之体,曲延儒士,渐行中国之风”;夏毅宗即位后,用本土的马匹换取中原的《九经》《唐史》《册府元龟》及正至朝贺仪等儒家典籍,重新修订国家礼乐。这反映了西夏( )
    A . 扩大汉族官比例 B . 借鉴西周礼乐制度 C . 与北宋友好往来 D . 深受汉族文化影响
  • 1. (2023高一上·盐田月考) 辽国建立后,以汉人参与礼制建构,制定了吉礼、凶礼、军礼、宾礼等。相比于汉唐以来礼乐式微之势,辽礼更具完整性、礼仪性,可谓中原礼乐之重建。由此可知( )
    A . 辽国重视塑造正统地位 B . 儒家文化主流地位确立 C . 少数民族普遍接受礼乐 D . 民族文化融合程度加深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