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安庆开学考) 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一个政治家们充满创造活力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创制并实施了“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   )
    A . 全盘照搬了唐朝的政治制度 B . 植根于民族发展水平的差异 C . 实现了疆域内各民族的平等 D . 有利于巩固国家疆域的统一
  • 1. (2024高二下·宜丰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统一后设置行中书省,于地方事务无所不统;在全国的名藩大府及边微要地都屯戍重兵。解除长期以来南北间商业贸易的禁令,并设立驿传,取直大运河,创行海运。规定“凡宋无名之赋,一切调除之”。规定南宋的一石当元制的七斗,禁止使用私制的度量衡器具。禁江南行铜线,以交钞易换南宋的交子会子,使之成为全国通行的通货。

    ——据周良霄《元史》

    材料二 中国文化的涵化力强大,游牧民族进入汉地,大都接受汉化、然而,单从汉化着眼,也有失真之处。辽朝设南、北两个枢密院,北院管理北族诸部,南院以汉法治理汉人州县。这种管理形式,金、元都遵循。在原有州县的基础上,金人在各处驻扎戍军,称为“猛安”“谍克”,蒙古也有由不同族群混合的“探马赤军”戍防冲要地点,他们的后裔都留在汉地,丰富了汉地的人口成分。辽金元的统治,凝聚了北族的共同意识,对汉地也有深刻影响,抹去了中国北方大族的传统势力。

    ——据许倬云《万古江河》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元统一后采取的经济措施。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辽金元国家治理的整体特征,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少数民族政权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贡献。
  • 1. (2024高一下·开学考) 金朝设“南官”制度,以汉制汉,采用唐宋官服旧制,以官服上花朵纹样大小定尊卑;女真男服便于行动,南宋《中兴四将图》画卷中岳飞身边家将的便服已与金人男服无多大区别。这说明当时( )
    A . 宋与金均实行因俗而治 B . 各民族矛盾已逐渐缓和 C . 民族交融多因现实需要 D . 少数民族服饰占据主导
  • 1. (2024高一下·开学考) 下图为1977年在银川市西夏陵区出土的鎏金铜牛。作为研究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件历史文物,它可以用来佐证西夏当时( )

    A . 礼俗的全面汉化 B . 生产方式受中原影响 C . 经济重心的转移 D . 农耕经济占主导地位
  • 1. (2024高一下·万州开学考) 辽朝“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金朝以“猛安谋克”屯驻中原,筑寨居于汉族村落之间;西夏《天盛律令》在参照唐、宋律书的同时,给予牧业经济以特殊地位。少数民族政权的这些做法( )
    A . 巩固了大一统国家疆域范围 B . 全盘照搬了中原先进文明 C . 植根于民族发展水平的差异 D . 重在推广本民族生活方式
  • 1. (2024高一下·昭通开学考) 宋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创制并实施了“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 )
    A . 沿袭了唐朝的政治制度 B . 植根于民族发展的差异 C . 实现了疆域内民族平等 D . 边疆地区经济较快发展
  • 1. (2024高二下·梅河口开学考) 辽朝在官制上分南面官和北面官两种。北面官不用汉人,南面官则契丹人和汉族地主阶级的上层分子都有。北面官管宫帐、部族、属国、兵机、武铨、群牧等事情,南面官管汉人州县、租赋、汉人军马、文铨、丁口等。辽朝采取这一制度的主要原因是( )
    A . 本民族统治机构的行政效率低下 B . 民族交融促使契丹的政治制度优于宋朝 C . 游牧民族汉化的程度在逐步加深 D . 因地制宜的管理方式利于缓和民族矛盾
  • 1. (2024高一下·炎陵开学考) 澶渊之盟以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年迈的人),不识干戈”。这段话表明(   )

    ①北宋的军事力量被削弱

    ②辽国无力南下

    ③宋辽维持了长久的和平

    ④我国北方畜牧业得到发展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1. (2024·)  辽朝契丹人的主要产业是放牧马、羊,其燕云地区和渤海地区以种植稻、麦为主。金朝女真族以狩猎、畜牧为主,其控制的黄河以北广大汉族地区以农耕为主。辽金的这种经济形态( )
    A . 促成了政权之间的联合 B . 阻碍了民族之间的交融 C . 抑制了经济多元发展 D . 影响了政治统治的特点
  • 1. (2024高一下·运城开学考)  历史地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如图反映出的时代特征是( )

    A . 民族交融呈现举步维艰态势 B . 多民族政权并立局面形成 C . 少数民族制度建设超越汉族 D . 战争成为民族关系的主题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