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二上·铜仁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唐时期学校的德性教化思想,自陆贾倡导以教化为本,至董仲舒的“独尊儒术”,后至唐朝走向体系化。陆贾提倡学生学习儒家经典,要求学生“口诵圣人之言,身学圣人之行”。董仲舒主张以“六经”培养德性,国学和乡学都应传授学生儒家的道德原则与道德规范。在韩愈看来,教师的任务是传授“修己安人”之道、承续儒家道统。然而,由于汉唐时期学校规模有限,加之玄学思想的挑战,德性教化思想并未得到全面推行。

    ——李志明《宋代学校课程的德性教化研究》

    材料二:明太祖把法律看做“防民之具、辅治之术”,命人制定《大明律》,按六部体制分成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加上卷首的名例律,共七篇460条;并宣布该法为祖宗成法,“一字不可改易”。作为补充,朱元璋亲自编订《大诰》四编,其中汇编了以酷刑惩治官民过犯的案例,以及各种峻令和训诫。此外,他还下令将《大诰》作为国子监学和科举考试的内容。在乡里则由塾师教授《大诰》,每于乡村节日聚会之处,派专人讲授。

    ——摘编自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制通史(第7卷)》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学校课程德性教化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明初的法律制度。
  • 1. (2024高三下·黔东南开学考) 如表所示为中晚唐时期传奇(文言短篇小说)中的部分女侠事迹。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当时( )

    女侠

    事迹

    红线女

    自述“前世本为男子”,因意外杀人而转世为女子,因此红线女的所思所想都是为了赎清自己前世的罪孽

    樊夫人

    慈悲为怀,无偿救助遭受困苦的百姓

    聂隐娘

    一心为主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在任务完成之后,选择归隐自然

    A . 社会尚武之风较为盛行 B . 女性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C . 社会思潮影响文学创作 D . 儒家思想影响力加强
  • 1. (2024·)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士陶弘景将忠孝观念充实到道教理论中,并强调遵行礼教为修道成仙的重要途径;一些佛教思想家也用因果报应论警醒世人践行忠孝。这反映出当时( )
    A . 儒学主流地位开始确立 B . 三教并行的局面正式形成 C . 思想领域交流融合的现象 D . 道教与佛教相互吸收借鉴
  • 1. (2024高二下·南京开学考) 唐宋很多皇帝都提倡三教并重。唐玄宗亲自对《孝经》、 《金刚经》和《道德经》三部书进行注释,并将注本颁行天下:南宋孝宗的《三教论》说: “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这说明唐宋时期( ) .
    A . 儒学已经丧失其正统地位 B . 统治者注重宗教的实用功能 C . 理学的社会基础比较薄弱 D . 三教合一成为传统文化主流
  • 1. (2024高一下·襄汾开学考)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南朝僧侣们把印度语中的“达摩”翻译成“道”,把印度语中的“涅槃”翻译成“无为”,还宣扬说有一子在寺院出家,其家族十代人都会得到解救。这表明(    )
    A . 佛教呈现出本土化趋势 B . 道教受到统治者的尊崇 C . 儒家学说失去正统地位 D . 三教并行局面开始形成
  • 1. (2024高二下·东明开学考)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一批近乎佯狂的玄学家,大都兼长《老》《庄》,鄙视名教,自此“儒墨之迹见鄙,道家之言遂盛”;以支道林、于法兰、竺法雅等为代表的一批名僧,在用《老》《庄》学说来比附教义、解释佛经的同时,还参与谈玄。这些现象主要反映了,当时( )
    A . 传统儒学的包容性 B . 胡汉交流的频繁性 C . 思想文化的多元性 D . 外来宗教的本土化
  • 1. (2024高一下·开学考) 下表所示为南朝时期僧尼和佛寺数量的统计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朝代

    僧尼

    佛寺

    南朝

    36000人

    1900多所

    32000多人

    2000多所

    82000多人

    2800多所

    32000人

    1200多所

    A . 儒学正统地位被取代 B . 实行三教并行政策 C . 佛教发展呈繁盛之势 D . 佛教完成了本土化
  • 1. (2024高二下·南阳开学考) “之”字是天师道徒的标志,东晋世家大族琅琊王氏“世奉五斗米道”,故祖孙父子三代名字中都有“之”字。除此之外,带有宗教性质的“道”“僧”“菩萨”等,也逐渐成为起名的热字。这一现象( )
    A . 受到世家大族示范的影响 B . 证明道教的社会基础广泛 C . 反映出正统观念受到冲击 D . 体现佛教后来居上的趋势
  • 1. (2024高三下·浙江开学考) 唐代名僧宗密认为,“释教以孝为本”,“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而且还声称“始于混沌,塞乎天地,通人种,贯贵贱,儒释皆宗之,其唯孝道矣。”这可用以说明唐代( )
    A . 佛教中国化的趋势 B . 道教最受尊崇 C . 道教影响儒释思想 D . 佛教势力衰微
  • 1. (2023高一上·广东期中)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

    A . 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 . 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 . 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 . 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1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