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广丰月考) 良渚文化早期玉器以装饰用玉为主,发展至中期,玉礼器逐渐成为身份、地位和财富的象征,不同等级的人所使用和随葬的玉礼器的用料和规格有着严格的等级限制。周朝六器中的玉琮、玉璧、玉钺在良渚文化中就已经出现。这反映出(   )
    A . 新石器时代蕴育着中国早期礼制文化 B . 早期国家逐步形成 C . 周朝文化与良渚文化具有一脉相承性 D . 阶级社会等级鲜明
  • 1. (2024高一下·广丰月考) 金牛山人(如图),距今约为28万年,辽宁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处在直立人向早期智人的过渡阶段。据此推断该古人类遗址可能出土(   )

    ①粗糙的玉器与图腾物件  ②打制的石器和部分骨器

    ③燃烧过的哺乳动物残骨  ④储存粮食与干肉的陶器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3高一上·涟源期末) 距今7000年左右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出土了人工栽培稻谷,其数量之多,保存程度之完好,在已发现的同时代遗址中是极为罕见的。这说明(   )
    A . 新石器时代已产生了小农经济 B . 中国最早完成食物采集到生产的转变 C . 余姚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发源地 D . 中国是世界上较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 1. (2024高二下·江西开学考) 马家窑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之一,在柳湾马厂类型墓地中随葬的粗陶瓮内普遍装有粟,M339中4件粗陶瓮都盛满粟粒,鸳鸯池 M134 内一件大陶瓮中所盛的粟,按照陶瓮容积计算可达66.9公斤。这些考古发现( )
    A . 说明当时贫富分化现象严重 B . 印证当时已经出现定居生活 C . 显示了精耕细作的农业发展 D . 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文明社会
  • 1. (2024高二下·泸县开学考) 据目前的考古发现,我国剩余产品最早出现在母系氏族社会早期,在磁山遗址的窖穴灰坑里发现了粟的痕迹。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剩余产品的数量和种类均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西安半坡遗址中有很多窖穴,用来储藏食物,出土了数斗腐朽皮壳,还有两个罐钵盛满了粟。这一时期剩余产品的出现(   )
    A . 为早期国家建立奠定了物质基础 B . 有利于私有制的形成 C . 是铁制生产工具充分运用的产物 D . 源于生产关系的质变
  • 1. (2023高一上·淄博期末) 山西陶寺遗址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重要遗址,距今4300—4000年左右。如图为出土情况统计表,这反映了当时(   )

    A . 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B . 社会分工日益成熟 C . 出现阶级阶层分化 D . 公共权力已经产生
  • 1. (2024高三下·扬州月考) 距今约4500年的陶寺古城,拥有宫城、宫殿建筑、高等级墓地、“天文台”、祭天遗迹等;距今约4300年的陕北神木石峁石城,也存在精美石雕、内外瓮城、巨大墩台等文化遗存。这说明新石器时代晚期(   )
    A . 社会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B . 中华文明呈现统一性特征 C . 区域经济文化交流较频繁 D . 进入早期国家形成时期
  • 1. (2024高二下·南京开学考)  山西柿子滩遗址属旧石器时代晚期,发现了鸵鸟蛋皮串珠和蚌壳饰品,鸵鸟蛋皮来自本地,蚌壳来自山东沿海据此可知( )
    A . 不同地区之间联系加强 B . 黄河流域文明领先地位 C . 当时已经产生贫富分化 D . 柿子滩人组织动员能力
  • 1. (2024高一下·许昌开学考) 考古发现,在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的一些黄河流域文化遗存中,已经出现将粟作为主要农作物进行栽培,并大量使用彩绘陶器的情况。这些文化遗存( )
    A . 处于旧石器时代 B . 属于河姆渡文化 C . 处于新石器时代 D . 已经形成了国家
  • 1. (2024高二下·内乡县开学考) 2021年是某一文化遗址发现并命名一百周年,也是中国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作为新石器文化遗存的代表,该文化遗址地处黄河流域,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下列古人类遗址与其大致同一时期的是(    )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