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湖北期中) 王加丰在《扩张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辟》中列出1600年运入欧洲部分商品的统计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                                                                                                                 

     

    经好望角

    经地中海

    胡椒

    100—200万磅

    300—400万磅

    丁香、靛蓝、肉豆、药品

    35—65万磅

    70—100万磅

    A . 欧洲与亚非美洲联系更加紧密 B . 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 C . 商业革命导致贸易内容的改变 D . 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
  • 1. (2024高二下·浙江开学考) 下图为明朝疆域图(局部)。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处采取措施的表述,与明朝史实相符的是(   )

    A . ①处:对女真部落首领封官 B . ②处:设立盟、旗进行统治 C . ③处:设驻藏大臣实施管理 D . ④处: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
  • 1. (2024高二下·浙江开学考)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2014年6月22日,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宣布:由扬州牵头的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从南到北全长 1794公里的大运河,穿越北京、天津、 河北、 山东、 江苏、 浙江、安徽等省市,亦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道。

    此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运河,包括横贯中国中东部地区的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在春秋战国、隋朝及元朝都曾经经历过大规模兴建。依据历史分段和命名习惯,大运河共包括十大河段。申报的系列遗产分别选取了各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包括河道遗产 27段,相关遗产共计 58处。

    ——据《大运河申遗成功,成我国唯一在用世遗项目》

    (《扬子晚报》,2024.06.23) 等整理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史实,围绕大运河的作用或价值, 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有学者认为:“如果说朝贡体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郑和数次下西洋的框架的话,它也有助于解释其后来终止的原因——因为朝贡体制一旦走上运行轨道,就不再需要永乐皇帝耗费巨资遣使回访了。”该学者意在说明( )
    A . 郑和下西洋因财政困难无以为继 B . 朝贡贸易体制有相对规范完整的程序 C . 朝贡贸易限制了民间贸易的发展 D . 朝贡贸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贸易方式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征收),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

    ——张廷玉等《明史·食货志》

    材料二明代白银货币化是在民间与官府、白银与纸币和铜币的博弈中造就的。由于明代宝钞的发行并无准备金,且投放多回笼少,宝钞在发行之初便出现通货膨胀现象,并且越来越严重,导致百姓对宝钞的极不信任。政府被迫接纳和认可了这一趋势。正统元年(1436年)取消白银禁令,白银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此后中国进入了银本位时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最终在制度上确立了白银法定货币的地位。

    ——修石《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原因分析》

    材料三由今天墨西哥西海岸的阿尔普卡尔,到菲律宾的马尼拉,再到澳门,构成了太平洋丝绸之路,给中国输入了大量的白银。然而,在进入中国后白银便在这里沉淀下来。17、18世纪全世界的白银产量的三分之一乃至二分之一都流入了中国。白银流转数字表明,15-18世界的中国,依然是世界的经济中心。15世纪末期地理大发现,让16世纪进入一个全球化时代。而交流的主要媒介则是白银。

    ——《中国通史》卜宪群

    1. (1) 材料一体现的是哪一种赋役制度?结合所学概括其内容。
    2. (2)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推动明代白银货币化的政府因素。
    3. (3)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洋丝绸之路”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代以后的两千年,中央集权程度一步一步走向强化,行政区划本来是地方政府的施政区域,到了宋代以后,已转变为中央官员的施政分区,中央集权制此时也达到巅峰状态,因此元代以后,分裂局面已不再出现。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康乾盛世”时期,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巩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统治管理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划前朝的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为十八个行省;在东北、外蒙、新疆设置五个将军辖区;在科布多设立科布多参赞大臣辖区和西藏办事大臣及达赖喇嘛辖区、西宁办事大臣辖区……。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元朝将行政区划转变为“中央官员的行政分区”的举措,并概括这些举措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清朝经略边疆民族地区的政策,并指出清朝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上的地位。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16世纪初葡萄牙政府遣使来华。在中国史书的记载中,正德十二年底有关葡萄牙特使来华的报告送达北京,次年正月,该报告交由礼部议处, 内阁大学士毛纪再根据礼部意见票拟诏旨。毛纪著作中收录了相关票拟建议,认为“今本国虽称赍捧方物前来进贡,既非旧例该贡蕃国,又无来历堪信文书,一旦遽欲入贡请封……致惹衅端”,同时闻得葡萄牙“自恃强盛,经过满刺加国及苏门答刺国,皆行剽劫”。礼部和内阁的意见被武宗皇帝所采纳,明武宗谕令其使臣还国。据此,下列项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①明朝政府致力于维护朝贡体制以及朝贡贸易体系

    ②葡萄牙的“皆行剽劫”行径一度被明朝政府称为“倭寇”

    ③明朝政府拒绝葡萄牙特使的请求,关上对外交往的大门

    ④内阁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行使票拟权有效制约皇权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月考) 右图为清朝前期的疆域图。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处采取措施的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

    A . ①处:对女真部落首领封授官号 B . ②处:设立盟、旗两级进行统治 C . ③处:设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D . ④处:派驻藏大臣实施有效管理
  • 1. (2024高二下·蓬溪月考)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多元到一体的历史过程,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四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摘编自杨筑慧苍铭《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历史知识,围绕“‘四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从中选择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 1. (2024高二下·蓬溪月考) 万历后期至明末,耶稣会士输入中国的西学中科学技术占了大部分,如天文、历算、物理、地理、火器铸造技术、水利、建筑、地图测绘等。传教士介绍的光学知识和望远镜曾震惊了当时的中国学术界。该现象表明(   )
    A . 新航路开辟推动中西物质文化交流 B . 中国传统古典科技遭受到巨大冲击 C . 西学传入有利于开拓中国人的视野 D . 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因素大大增加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