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安顺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今严行保甲之法,与乡约正副共相覈举,正合今十六条规式……保甲一法,最为善政,无事可以敦教化、厚风俗,有事可以联守御、修兵防,但各城乡举行未力,今日急务。……里甲长有盗即举,不举而盗发,或甲内人有盗及外盗藏甲内者,甲长与之同罪。一值有警,只照保甲挨察其家某人夜出于某处干某事,某家夜宿某外人从某处来干某事,讯问明确,如或隐蔽事发,十家同罪。

    ——廖腾煃修,汪晋征纂《康熙休宁县志》

    材料二  1.如果没有从国王购得手工业执照,任何人不得在巴黎做羊毛织工。凡从国王购得执照者可以国王的名义,出售这种执照,讨价高低,悉听其便。

    2.如果自己没有从事手工业的本领,如果又不是匠师的儿子,任何羊毛织工及任何其他人,在巴黎地方的界限内,不得拥有作坊。

    ⋯⋯

    31.任何人在织造布匹时不得在真正羊毛中夹杂着羔羊毛,倘使这样做,每匹需付10个“苏”的罚款,一半归于国王,一半归于会长与陪审员,以酬他们的勤劳。

    ——《巴黎羊毛织工行会章程(13世纪)》

    材料三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力争5年左右时间,建立起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加强基层思想道德建设,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健全村(社区)道德评议机制,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清代保甲之法的主要功能。并结合所学,简述清代在基层组织和基层教化方面出现的新变化。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中世纪西欧行会组织的主要职能,分析中世纪西欧城市与国王的关系。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新时代我国基层治理体系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意义。
  • 1. (20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数学历史悠久,周代“六艺”中就有“数”的内容,历代天象观测、历法编定等均须依靠数学知识。汉代的《九章算术》通过具体问题的应用运算,在分数、开方、线性方程组、勾股等多方面领先世界。魏晋的刘徽、南朝的祖冲之及其子祖暄,都是世界级数学家。隋唐置算学,与太学并立,将前代的十部数学专著作为讲习内容。宋元时出现了以秦九韶、朱世杰等为代表的杰出数学家,明清时期,官方数学教育衰落,西学传入,中国传统数学受到冲击。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等

    材料二

    洋务运动时期,奕诉等人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无一不自天文算学中来”,清廷遂于京师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清末兴办新式学堂,在各级学堂开设数学课程。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中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已“与欧美日本并驾齐驱”,大学纷纷成立数学系。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合大学拥有一批年轻的著名数学教授,如华罗庚、陈省身等。1940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设立自然科学院,开设微积分、微分方程等数学课程,培养专门人才。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的作用愈益突出,中国科学院设立数理化学部,推动了科学事业的发展。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近代以来数学受到重视的历史背景。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国数学发展的历史启示。
  • 1. (2024·) 清初《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小说出版盛行,广为传播,同时出现了满文版本进行刊印。而对于清政府认为会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稳定的书籍则被列为禁书,进行销毁。这导致了( )
    A . 世俗文化发展停滞化 B . 社会政治和平失序化 C . 政府的思想专制僵化 D . 传统伦理道德的延续
  • 1. (2024·) 明代中后期士大夫广泛参与日用类书籍编纂。弘治年间进士邝璠以《耕织图》为蓝本,编撰《便民图纂》一书,为苏南一带农村日常生活及农事活动提供指导。其内容庞杂,载有农艺、园艺、养畜等农业技术和饮食器用方面的知识。《便民图纂》的出现体现了( )
    A . 朝廷加强对社会的控制 B . 士大夫阶层趋于世俗化 C . 平民文化需求范围扩大 D . 日常生产生活的标准化
  • 1. (2024高一下·深圳月考) 下表为三位学者对明清两代亩产的推算,据此可知(   )
    学者时代亩产量时代亩产量时代亩产量
    珀金斯明前期139斤清中期203斤清晚期243斤
    吴慧明代343市斤清前中期367市斤  
    史志宏明盛世243市斤清1840年前夕310市斤  
    A . 明清社会经济水平不高 B . 传统农业缓慢发展 C . 历史研究随时代而变化 D . 历史解释难以一致
  • 1. (2024高二下·深圳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南浔在南宋时立为镇,到清朝乾隆时已是"烟火万家,商贾云集"的巨镇,有诗云"南浔贾客舟中市,西寨人家水上耕"。松江、嘉定、太仓一带,是棉花的产地,棉纺织业发达,而苏州、湖州的一些市镇则与丝织业发生密切联系。如南浔是湖丝的著名产地,吴江的盛泽、黄溪都以丝织品著称全国。吴江的屯村镇自明代以来即为冶铁业发达的市镇,嘉靖时"居民数百家,铁工过半",产品有农器、厨器还有兵器等。这些市镇人烟稠密,街道繁盛,市场繁荣,手工业、商业都很发达,且为各地商贾所集,进行大宗交易。例如苏州元和县的唯亭镇离城三十里,地处娄江上,为太仓、昆山、松江、崇明必经之要道。自明季以后至清道光年间,"人烟稠密,比屋万家",是一个手工业发达的工商业巨镇。一些富商巨贾在经营得利后大购土地,进一步推动了这些市镇的发展。如乾隆年间歙人程永洪,"善于商贾,贸易豫章数十年。又建业于浙江兰溪,置田产,家道日渐蒸蒸";道光年间祁门人倪炳经,"少承父业,窑栈云连,畎亩鳞接"。

    ——摘编自何荣昌《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

    材料二  江苏太仓所处的苏州地区是乡镇企业的发祥地,当地的农民在改革开放初期,采用"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方式,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以乡镇企业为龙头的农村工业化、就地城镇化的道路,即"苏南模式"。1996年,太仓的乡镇企业开始改革,打破了"集体经营""行政推动"等传统框架,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混合型经济、个体私营经济,目前已形成集体企业(主要是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个体企业"三足鼎立"之势。乡镇企业转制后所有制结构调整基本到位,促进了多种经济的共同发展,带来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改制后的乡镇企业,从原来主要接受上海在人才、技术方面的辐射,到现在接受的辐射无论是地域、范畴还是程度,均有了更大的拓展和提高。为了解决乡镇企业分散布局的现状,太仓市在积极建设开发区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在小城镇开辟一批工业小区,搞好配套基础性设施建设。至2006年底,全市拥有私营企业6267家、个体工商户20873户,太仓市私营个体经济已发展成为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

    ——摘编自孟秀红《长江三角洲地区小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江南繁荣的市镇工商业未能推动社会转型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90年代后苏南乡镇经济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 1. (2024高二下·深圳月考) 乔家大院又名在中堂,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始建于1756年,整个院落呈双“喜”字形,分为6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三面临街,四周是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青砖墙,大门为城门式洞式,是一座具有北方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古宅。修建者乔全美、乔致庸父子为著名商人,富而置田宅也是当时的普遍现象。这反映了 (    )
    A . 民居民俗文化受到了广泛重视 B . 商业资本大量转化为产业资本 C . 新型生产关系发展缓慢而滞后 D . 晋商成为当时实力最雄厚商帮
  • 1. (2024高一下·杭州月考) 清代桐乡人张履祥在《补农书》中,为有田十亩、池塘一方、屋数间的邬氏母子策划经营之道时,提供方案如下:“不种水稻,栽培桑三亩、豆三亩、果树各二亩,兼养鱼、饲羊。”这反映出当时(   )
    A . 新型作物传入中国 B . 已有多种经营设想 C . 经济作物开始种植 D . 小农经济已经瓦解
  • 1. (2024高二下·嘉兴月考) 玄奘西行求法一事发生在唐代,小说《西游记》成书于明代,书中多有涉及明代社会的实际情况。书中所述下列内容能佐证《西游记》成书年代的有( )

    ①刘全……来见唐王。王传旨意,教他去金亭馆里,头顶一对南瓜,袖带黄钱,口噙药物。

    ②那国王急降金牌:“着锦衣卫快到金光寺取妖贼来,寡人亲审。”

    ③三藏道:“就是我王驾前丞相,姓魏名徵。他识天文,知地理,辨阴阳,乃安邦立国之大宰辅也。”

    ④行者闻言,正了声色,接了八戒的榜文,对众道:“你们想是看榜的官么?”太监叩头道:“奴婢乃司礼监内臣,……”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 (2024·湖北) 赵翼《廿二史札记》中有“明祖行事多仿汉高”条:“明祖以布衣起事,与汉高同,故幕下士多以汉高事陈说于前,明祖亦遂有一汉高在胸中,而行事多仿之。”下列举措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
    A . 定鼎前朝旧都 B . 推行文化专制 C . 废除行政中枢 D . 建立宗室藩屏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