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重庆市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靖康之乱后的北方人口南迁是我国三次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的浪潮之一,且它的规模最大,距今最近,对近现代的中国族群的分布和文化传承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时期的人口南迁持续了约一个半世纪,按照时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靖康之乱时期:从1125年至1142年前后共十七年,这一时期的移民分布面最广,遍及南宋各个地区,其中江南、江西和福建吸引了大量的移民,为移民的主要分布区域。宋金对峙时期:从1141年至区1234年,由于双方发生大规模战争,人口南迁也随之出现。南宋蒙元对峙时期:宋蒙战争持续了20余年,受此影响,这一时期又出现移民的高峰。后面两阶段的移民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离长江不太远的地方,以及淮南、荆襄与四川的北部。

    ——吴松弟《中国移民史—辽宋金元时期》

     材料二:综观美国历史,出现过三次大的移民浪潮。第一次移民高潮(1680-1880):移居北美的清教徒把北美视为上帝恩赐的希望之乡,把新大陆描绘成地肥水美的人间天堂,吸引了大批欧洲移民。他们主要来自英国,还有其他西欧和北欧国家的人。除了欧洲人,这一时期的另一主要移民群体是非洲黑人。自1619年首批黑人奴隶被贩卖到北美,在几个世纪的奴隶贸易中共有1000万黑人被贩卖到西半球,其中有40万人到了今天美国境内的各个殖民地。第二次移民高潮(1900-1920):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进入大规模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需要大量劳力。第二次移民浪潮中的移民主要来自南欧、中欧和东欧,以意大利、匈牙利、波兰和俄国移民为主体,这些移民多数来自乡村。第三次移民浪潮 (1965-现在):1965年美国通过了移民和归化法,1961-1984年之间还通过了一系列难民法,移民政策的放宽带来了第三次移民浪潮。这一时期的移民来自更广阔的领域、更多的国家。……来自不同大陆、不同国度的移民构成了美国人口的主体,而且每年的新移民仍然在不断改变着美国人口的种族、民族构成。

    ——《美国文化的移民特征》

    1.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况这一时期移民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概况美国三次移民浪潮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移民浪潮给美国带来的影响。 
    3. (3)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口迁徙的认识。
  • 1. (2024高二下·库车月考) 下图为我国古代北方边疆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中原内地关系的三种模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模式一下民族关系一直紧张,战争频繁 B . 模式二下少数民族加速汉化,国家统一 C . 模式二下少数民族内迁,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 . 模式三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加强
  • 1. (2024高二下·库车月考) 耕读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以前的耕读者成分简单,主要是隐逸之士和学生,且数量有限;宋代耕读理念形成并发展为广大的士人行为,扩展为普通的农家行为。这一变化( )
    A . 说明儒学正统地位日益巩固 B . 提升了宋代官员的政治素养 C . 促进了新思想新文化产生 D . 有助于增强阶层的流动性
  • 1. (2024高一下·丰城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藩镇的设置,最初就是为了应付边疆民族战争的。如朔方, “山河襟带,关辅要冲”,天德军, “尤居边要”“实扼戎吭”,南西道, “控全蜀咽喉之地,当狂寇奔侮之冲”,剑南东川, “蜀门重镇,雄压险中”,西川, “表里山河,内外险固”。战略地位皆甚重要。

    ——摘编自《旧唐书》等

    材料二  北宋建立后,为了“惩创五季,而矫唐末之先策”,改变节度使割据一方“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的局面,不使北宋成为继后周以后又一个短命的朝代,宋太祖、太宗及其后继者采取了一系列“防弊”之政。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唐朝设置“藩镇”的目的及结果。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北宋为改变节度使割据地方而采取的“防弊”之政。
  • 1. (2024高一下·丰城月考) 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与无奈,隋唐时期的壁画则更多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的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
    A . 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 . 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C . 中外艺术的交融性 D . 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 1. (2024高一下·丰城月考)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上谓辅臣曰:“盖北有强敌,西有黠羌,朝廷汲汲枝梧不暇。然二敌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自古外裔能行而已,今兼中国之所有,比之汉唐尤强盛也。”材料中的“二敌”是指(   )
    A . 女真族与党项族 B . 女真族与契丹族 C . 契丹族与蒙古族 D . 契丹族与党项族
  • 1. (2024高一下·丰城月考) 北宋的军队主要分为禁兵、厢兵、乡兵及边境上的藩兵,其中禁军担任“守京师、备征戍”的任务。宋太祖时禁军人数只有二十万不到,到宋仁宗时期禁军员额高达80多万,增长速度远超其他兵种。这一现象( )
    A . 改变了守内虚外的国策 B . 导致了官僚队伍的膨胀 C . 埋下了边疆危机的隐患 D . 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力量
  • 1. (2024高一下·丰城月考) 曲宴是古代帝王赐宴的一种,具有私宴性质。下表为宋朝部分官员出席曲宴的记载,出席人员变化反映出(   )

    时期

    太祖朝

    真宗朝

    曲宴记载

    建隆二年,“宴刺史、统军、军指挥使以上及诸道进奉使于广政殿”

    咸平五年(1002年)“癸亥,赐近臣岁节宴于宰相吕端第。自是遂以为例”

    乾德二年,“宴大将王全斌于崇德殿”

    “三年八月八日甲寅,诏近臣观书于龙图阁,遂宴于崇和殿”

    A . 宋初治国方略的调整 B . 科举制度日益完善 C . 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 D .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 1. (2024高一下·丰城月考) 《辽史》记载:“辽国官职,分北、南院,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从中可以看出辽朝的职官设置( )
    A . 具有因俗而治的特点 B . 采用宋朝的行政架构 C . 削弱了契丹族的地位 D . 消除了民族间的差异
  • 1. (2024高一下·丰城月考)  据学者研究,图1、图2分别为比宋和南宋政治地理结构图。

    据此推断,南宋政治地理结构的变化( )

    A . 简化了地方行政层级 B . 改变北攻南守的形势 C . 有效防范了武将专权 D . 有利于维系偏安政权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