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丰城月考) 西汉末年,中央集权逐渐削弱,国力日益衰减,官僚机构日趋腐化。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三者结成密不可分的整体。该现象(   )
    A . 与盐铁专营政策有直接关系 B . 最终导致西汉政权的瓦解 C . 促使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D . 可佐证王莽改制成效有限
  • 1. (2024高一下·丰城月考) 孔子对传统的《诗》《书》《礼》《乐》等典籍加以整理,并利用官史作《春秋》,上起鲁隐公,下讫鲁哀公,计十二公,以编年体裁和简约的文辞,记载了二百四十二年的史事,传授后学。这些成就(    )
    A . 开启了官方修史的传统 B . 奠定了我国史学理论的基础 C . 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D . 构建起完整的儒学理论体系
  • 1. (2024高一下·丰城月考) 在西周文献中,周公这样的朝廷大臣被说成“勤劳于王家”,而作为王室家族总管的宰却被要求主管“王家内外”。百官的任命都要在王室宗庙前进行,他们往往由宰引导至周王处接受任职。这反映出当时(    )
    A . 原始民主传统仍有影响 B . 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C . 政权呈现家国同构特点 D . 传统统治秩序走向瓦解
  • 1. (2024高一下·丰城月考) 良渚古城遗址,是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城址。考古工作者在良渚古城南北主干道的钟家港古河道中获得北方传统作物遗存粟米7粒、枣核1粒。这一发现说明当时(   )
    A . 中华文明具有多元特征 B . 区域文化可能存在交流 C . 早期国家势力向北扩张 D . 南北方的农业经济趋同
  • 1. (2024高一下·丰城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像史料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也包含了复杂的判断。图被称为“凿空丝路的图像记忆”,但有一些明显的“错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壁画中找出两处“错误”,并就“错误”产生的原因分别予以说明。(要求:信息有效,史实准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1. (1) 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是汉武帝并非汉宣帝。
  • 1. (2024高一下·丰城月考)  汉代董仲舒明确提出“屈民以申君”,要求臣民必须服从君主;同时也提出“屈君以申天”,君主必须要服从天意。只要君主的行为合乎“天道”,就可以永保太平。这(  )
    A . 适应了封建正统的需要 B . 保障了西汉政权的稳固 C . 体现了限制君权的思想 D . 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 1. (2024高一下·丰城月考)  春秋初年,楚、吴均因文化落后被称为蛮夷之国,但到鲁宣公十二年(前597年)及鲁定公四年(前506年)却被《春秋》改称为“楚子”“吴子”;杞君(夏之后裔)朝鲁君时用夷礼被贬称为夷,后改用周礼则又得称为“诸夏”。上述称呼变化印证了,当时( )
    A . 列国纷争的现实 B . 华夏认同的观念 C . 夷夏关系的对立 D . 儒家思想的传播
  • 1. (2024高一下·丰城月考)  孔子说:“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谓之祖宗者,其庙皆不毁”。自汉代起,“祖功宗德”成为历代帝王庙号制定的基本原则,但“曹魏有三祖,朱棣为成祖,福临(清顺治帝)为世祖,玄烨(康熙帝)为圣祖”的现象也曾频频出现。这说明庙号的制定意在( )
    A . 凸显专制皇权的威严 B . 传承儒家的礼乐制度 C . 塑造君主的开明形象 D . 彰显以德治国的理念
  • 1. (2024高一下·丰城月考) 关中是秦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下图对关中地区位置标注准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 (2024高一下·丰城月考) 商代甲骨文证实,商王自称“一人”或“余一人”;西周早期周康王和西周晚期周宣王时期的青铜铭文证实周王自称“余一人”或“我一人”;春秋中晚期的“叔夷钟”铭文证实齐灵公也自称“余一人”。这表明(   )
    A . 商代已出现君主专制的雏形 B . 西周延续和继承了商朝政制 C . 春秋时期传统礼制遭到破坏 D . 中华文明具有统一性连续性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