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黔西月考) 春秋战国时期,众多思想家都提出了实现社会和谐的方案。其中比较突出的是道德救世和制度救世。下列主张能够体现制度救世的是(  )
    A .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B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C .  正明法,陈严刑,将以救群生之乱 D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1. (2024高二下·贵州月考) 战国时期,有位思想家发表主张:“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天下归之之谓王,天下去之之为亡,故桀纣无天下而汤武不弑君”。该主张体现了 ( )
    A . 家国情怀 B . 民本思想 C . 革故鼎新 D . 天人合一
  • 1. (2024高三下·长沙模拟)  汉文帝致匈奴书称“先帝制,长城以北引弓之国受令单于,长城以内冠带之室朕亦制之”,约定“匈奴无入塞,汉无出塞”,长城成为双方共同认定的边界。这表明,西汉( )
    A . 限制同域外的交流交往 B . 华夷秩序观念已经出现 C . 与匈奴的关系逐渐缓和 D . 对边疆地区进行了开发
  • 1. (2024高三下·长沙模拟) 下表是截至2019年,二里头遗址出土粮食颗粒及折合重量情况统计表。据此分析,二里头文化( )
     

    稻米

    粟米

    黍米

    浮选颗粒数

    14768

    13883

    2248

    颗粒数占比

    47.8%

    44.9%

    7.3%

    折合重量(克)

    236.288

    27.766

    15.736

    A . 已经具备了国家初始形态 B . 居民从长江流域迁徙而来 C . 印证了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 D . 水稻是其居民重要粮食来源
  • 1. (2024高三下·娄底月考)  东汉光武帝刘秀曾多次下诏释放奴婢,“民有嫁妻卖子欲归父母者,恣听之。敢拘执,论如律。”“王莽时吏人没人奴婢不应旧法者皆免为庶人”,“吏人遭饥乱,及为青、徐贼所略,为奴婢下妻,欲去留者,恣听之。敢拘制不还,以卖人法从事。”上述做法( )
    A . 维护了农民的根本利益 B . 反映了社会成员身份渐趋平等 C . 利于小农经济恢复发展 D . 壮大了豪强地主田庄经济规模
  • 1. (2024高三下·娄底月考)  韩非子强调:“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适者也。言无二贵,法不两适.故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该言论( )
    A . 渗透了合乎时势立法原则 B . 体现了法的权威性与强制性 C . 反映出当时社会礼崩乐坏 D . 说明变革思想得到广泛认同
  • 1. (2024高三下·长沙模拟)  西周时期,女性地位较低;春秋中期,文献中开始经常出现女性贵族参与社会活动的记述;战国晚期,以男性贵族为中心的君权、王权逐渐确立。这可以用来说明( )
    A . 中央集权制度得到恢复 B . 母系氏族社会影响深远 C . 先秦社会的崩溃与重塑 D . 春秋时期女性地位很高
  • 1. (2024·长沙模拟) 战国时期,“个人的才干、勇气、智慧皆能真正受到社会重视”。各诸侯国为图强,在大力推行军功爵制之外,还把荐举当作选拔人才的有效途径,荐举制也应运而生。荐举制的产生(   )
    A . 反映了社会变革的时代要求 B . 践行了墨子尚贤的治国思想 C . 导致了贵族势力的渐趋消亡 D . 体现了儒家学派的人才观念
  • 1. (2024·长沙模拟) 在二里头文化的重大发现中,作为礼器的玉石牙璋的辐射范围已经到了越南北部,与《禹贡》所载的九州的大致范围以及秦汉帝国统一疆域的大致范围相当。这说明二里头文化(   )
    A . 奠定了早期中国基础 B . 印证了中国五千多年文明的历史 C . 重塑了华夏民族意识 D . 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 1. (2024高三下·安化模拟) 下图是距今五千余年的良渚遗址示意图,遗址面积100平方公里,遗址多达400余处,其核心良渚古城为三重结构。良渚遗址的考古发现证实(   )

    A . 黄河流域已进入文明社会 B . 最早的稻作农业出现 C . 中华文明历史轴线的延伸 D . 邦国的神权色彩浓厚
上一页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