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州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医学具有独特的医疗原则,体现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特点。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名利思想是“医人之膏肓也”,医者必须“无欲无求”“志存救济”;“有疾厄来求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chi相貌丑陋),怨亲善友,华夷智愚”。《黄帝内经》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喻示要防病于未然。中国古代医学主张人是自然的人,又是社会的人,影响健康的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会和心理的因素,要从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中去理解人的健康和疾病。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传统文化》

    材料二 自辛亥革命起,中医药学就被视为旧文化传统的一分子。医界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中医持轻视甚至反对态度,主张用西医取代中医,认为中医落后于时代。1912年,北洋政府以中西医“致难兼采”为由,在新颁布的学制及各类学校条例中,只提倡西医专门学校而没有涉及中医。1929年2月,国民政府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议,通过了西医余云岫等提出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药卫生之障碍案”。

    ——摘编自《历史上的中医废立之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医学的医疗原则,并指出其文化根源。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传统中医在近代陷入困境的原因。
  • 1. (2024高三下·毕节模拟)  20世纪60年代起,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村民在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的带领下,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此水利工程的兴修( )
    A . 落实了三线建设的战略部署 B . 贯彻了八字方针的工作要求 C . 得益于基层政府的组织能力 D . 彰显了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
  • 1. (2024高三下·毕节模拟) 如表为我国个人所得税免征标准的演变情况,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个大所得税免征标准的演变情况

    1980年

    个人所得税开征,免征额800元

    2006年

    免征额提高到1600元

    2008年

    免征标准提高到2000元

    2011年

    免征标准提高到3500元

    2018年

    免征标准提高到5000元

    A . 税收征收标准更加合理 B .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C . 国家税收制度逐渐完善 D . 国民收入稳步增长
  • 1. (2024高三下·长沙模拟)  近年来,澳门特区政府实现了全澳包括教会学校及国际学校在内的所有学校升挂国旗全覆盖,成立学界升旗队;以及新设立家国情怀馆、青少年爱国爱澳教育基地等场所,丰富学生对国家、澳门历史的多元学习体验。澳门特区政府的这一系列举措( )
    A . 拓展了澳门在国际社会的活动空间 B . 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C . 为国际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典范 D . 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1. (2024高三下·长沙模拟)  如图是李可染创作的套色木版年画《新得的黄牛》,上有题诗为:“前天分了房和地,今天拉回大黄牛,犁铧绳索收拾好,明天先耕村东头,只要咱们加油干,往后吃穿再不愁。”这反映了画家( )

    A . 受中国传统绘画风格影响 B . 对农村土地改革的支持 C . 对农业生产合作化的赞颂 D . 对农业机械化缺乏认识
  • 1. (2024高三下·娄底月考)  下图为1978年-2017年中国规模以上私营和国有工业企业数量(户)。据此可知,当时中国工业( )

    A . 经济产业结构逐渐优化 B . 公有制主体地位受到冲击 C . 现代企业制度渐趋完善 D . 多种所有制得到共同发展
  • 1. (2024高三下·娄底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我国的化肥生产能力仅6000吨,远远满足不了庞大的农业种植需求。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化肥生产技术,只相当于美国四十年代的水平。1972年,中国化肥更是有55%依赖进口。化肥紧缺,关系到千千万万群众的口粮,因此新中国把化肥列为战略资源,举全国之力提高生产,并不遗余力用极其宝贵的外汇进口。在1973年,国家计委就向国务院建议,在3至5年内从美国、联邦德国、法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引进价值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也被称为是“四三方案”,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引进了13套大型化肥装置。这些装置引领了中国化肥特别是氮肥行业与世界接轨,步入大型化、低能耗的发展道路。这是继1950年代引进苏联援助的“156项工程”之后,第二次大规模的技术引进。……到了1978年的时候,我国的年产尿素可以达到159万吨,可增产稻谷近6500万到8000万吨,也就是1300亿到1600亿斤,而1978年的国内粮食总产量达到了6095亿斤。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3年中国引进13套化肥生产设备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3套化肥生产设备引进的重大意义。
  • 1. (2024高三下·长沙模拟)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幅宣传画,根据图片信息判断其反映的主题最可能是( )

    A .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建立 B . 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推行 C .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D .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展开
  • 1. (2024·长沙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54年11月,教育部在苏联专业分类模式的基础上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以行业部门为专业分类设置框架的《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分类设置(草案)》(如表5)。

    表5

    行业部门

    专业门类

    专业类数量

    专业数量

    专业数量比例(%)

    工业部门

    工科

    16

    106

    41.2

    建筑部门

    3

    20

    7.8

    运输部门

    3

    16

    6.2

    教育部门

    大学

    文科

    2

    25

    9.7

    理科

    1

    21

    8.2

    高等师范

    师范

    1

    16

    6.2

    财政经济部门

    财经

    1

    16

    6.2

    农业部门

    农科

    4

    13

    5.1

    艺术部门

    艺术

    4

    13

    5.1

    保健部门

    医科

    2

    5

    1.9

    林业部门

    林科

    1

    3

    1.2

    法律部门

    政法

    1

    2

    0.8

    体育部门

    体育

    1

    1

    0.4

    总数

    40

    257

    100


    1963年9月,为解决高校在专业设置实践中专业数目过多、专业面过窄、专业名称混乱等问题,国务院批准发布了《高等学校通用专业目录》(如表6)。

    表6

    专业门类

    专业类数量

    专业数量

    专业数量比例(%)

    工科

    14

    207

    47.9

    文科

    0

    53

    12.3

    理科

    0

    42

    9.7

    师范

    0

    17

    3.9

    财经

    0

    10

    2.3

    农科

    0

    33

    7.6

    艺术

    6

    36

    8.3

    医科

    0

    10

    2.3

    林科

    0

    14

    3.2

    政法

    0

    2

    0.5

    体育

    0

    8

    1.9

    总数

    20

    432

    99.9

    注:包含试办专业,不包含绝密、机密专业。

    ——据王孜丹等《新中国成立以来学科体系的形成、发展与展望》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中国两次“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分类”调整的特点进行解析。

  • 1. (2024·长沙模拟) 表3 1949-2019年中国基层治理体制的变迁

    时间

    治理目标

    治理主体

    治理策略

    治理结构

    1949~1957年

    社会秩序

    政治、行政与社会

    动员式

    分散多元

    1958~1978年

    社会汲取

    政治与社会

    单位制

    政治一元

    1979~1999年   

    社会反哺   

    行政与社会

    项目制

    政社二元

    2000~2019年

    社会发展

    政治、市场、行政与社会   

    绩效制

    一核多元   

    其中1949-1957年基层治理的突出特征是(   )

    A . 社会改造 B . 社会治理 C . 社会重构 D . 社会培育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