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七上·衡山期末) 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哲理和智慧,泽被后人,光耀世界。阅读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

    材料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 (1)  图一人物的学说集中在什么著作?他创立了什么学派?
    2. (2) 图二人物创立了什么学派?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 (3) 图三人物是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4. (4)  材料二、三的评价都与我国西汉时期一个历史人物有关, 他是谁呢?从创作体例来看, 该书有什么贡献?
  • 1. (2023七上·鹤城期末)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 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一-围绕这些问题, 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丰富珍贵的 思想宝库。 ——《中国历史》

    材料三: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 ……《吕氏春秋·不二》 篇宣称: “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五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 一则安,异则危。” 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四: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 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 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1. (1) 材料一中图一人物是谁?,分析图一人物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原因是什么?图一和图三的两位人物在治国主张方面有何不同?
    2. (2)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 什么样的影响? 
    3. (3) 以上四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什么趋势? 
  • 1. (2023七上·衡阳期末)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王老师以“我们的精神家园”为主题,设计了如下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  【重温经典——吸取先哲智慧】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

    材料二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 

    任务二  【寻根溯源——阐释政治文明】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任务三  【以古鉴今——关注科技创新】

    希腊人用羊皮作书写材料,但羊皮太贵。东汉时代的蔡伦在改进造纸技术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提出了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渔网作原料造纸的新技术。这一技术不仅使原料来源更为广泛,而且纸的质量也大大提高了。

         河南南阳张仲景祠

    任务四  【绽放异彩——吸取文化精髓】

                    《齐民要术》书影               《兰亭集序》(摹本)

    1. (1) 上述名言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治国思想?这些思想有何相同之处?
    2. (2)  请依据材料左图概括秦朝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
    3. (3) 材料右图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4. (4) 依据如图,请概括说出蔡侯纸成为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有利于文化传播的原因。
    5. (5) 列举张仲景医学成就一例。
    6. (6)  上图为中华古代文化的部分成就,请写出作者,并写出作品或作者的历史地位。
  • 1. (2023七上·衡阳期末) 孔子施教的首要内容是“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四教之中,文是文化历史知识的学习,行、忠、信都是思想品德的修养。据此可知,孔子在教学中( )
    A . 注重文化知识教育 B . 主张“有教无类” C . 注重德育教育 D . 教育弟子全面发展
  • 1. (2023七上·衡阳期末) 参加夏令营的同学们性格各异:小刚得到老师夸奖后做事更努力;小强喜欢老师给他定个目标,然后完成;小勇独立性很强,自己设计任务,自己完成。请问老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
    A . “有教无类” B . “当仁不让” C . 以“德”教化人 D . “因材施教”
  • 1. (2023九上·株洲期末) 《千年一叹》记载:“公元前6世纪—前5世纪诞生了三位伟大的思想先哲。一个人在黄河边思考人与人的关系;一个人在恒河边思考人与神的关系:一个人在爱琴海边思考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的问题。”这三个人依次应该是:( )
    A . 耶稣、释迦牟尼、苏格拉底 B . 孔子、苏格拉底、乔达摩·悉达多 C . 乔达摩·悉达多、穆罕默德、耶稣 D . 孔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
  • 1. (2023七上·岳池期末)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是( )
    A . 因材施教 B . “有教无类” C . 以德治国 D . 仁者爱人
  • 1. (2023七上·巴中期末) “和谐”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统治的和谐】

    材料一:尧知道儿子丹朱不贤,不能够把天下传给他。于是就把部落首领位置传给了舜。把天下传给舜,那么天下都能得到好处,只有丹朱不满;把天下传给丹朱,那么天下都不满,而只有丹朱得到好处。

    ——《史记·五帝本纪》

    人与自然的和谐

    材料二:如图所示

    图一 图二

    人与人的和谐

    材料三: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宝库。

    ——赵可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理论价值》

    1. (1) 材料一涉及的是古代哪一制度?
    2. (2) 请分别写出图一、图二所示建筑的名称,指出造成这两种建筑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
    3.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我国古代哪一位大思想家的主张?其核心思想有何现实意义?
    4. (4) 反思古人的做法与主张,在追求和谐发展的问题上,说说你的建议。(从国家治理、人与自然或人与人三方面中任选一个进行阐述。)
  • 1. (2023七上·南明期末) 某校七年级同学进行历史人物的课本剧,课本剧中有“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道德教育”、“文献整理”等描述。由此可知,这位历史人物是(   )
    A . 老子 B . 孔子 C . 墨子 D . 韩非子
  • 1. (2023七上·都昌月考) 穿越历史:某电视台招聘栏目主持人,有下列人员最后入围。你认为安排最合适的是( )

     ①《军事天地》:孙膑、孙武 ②《法治空间》:韩非、商鞅

     ③《教育论坛》:孔子、韩非 ④《爱心世界》:墨子、赵括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共2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