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孔子由诸子百家之一而被定于一尊,又由一尊而被奉为大成至圣先师,其思想、理论、学说被奉为万世之至论,不仅支配着民族的认识、思维和社会行为,而且深化浸透到国民的价值信仰、观念意识和风俗习惯之中。材料反映了( )
    A . 孔子及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B . 儒家文化所具有的深厚底蕴 C . 老子思想对国家统治的作用 D . 法家思想渗透社会各个方面
  • 1. (2023·合肥模拟) 钱穆先生说:“因为有了孔子,遂开出战国思想之繁花,结成战国思想之美果。”对这句话解读最合理的是( )
    A . 孔子是战国最伟大的思想家 B . 孔子思想成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 C . 孔子思想是当时唯一的思想 D . 孔子思想为战国百家争鸣的出现奠定基础
  • 1. (2022七上·昭阳期中) 孔子招收学生不受贵贱、贫富、老幼等条件限制,很多学生出身于贫贱之家。由此可知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
    A . 有教无类 B . 崇尚“自然” C . 克己复礼 D . 民贵君轻
  • 1. (2023九下·西陵期中)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既是大思想家,又是大教育家。选出属于其教育思想的一项(    )
    A . 无为而治 B . 有教无类 C . 以法治国 D . 兼爱非攻
  • 1. (2023九下·湘潭期中) 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下列因果关系错误的是(   )
    A . 孔子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B . 西汉朝廷设置了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C . 刘秀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出现“光武中兴” D . 清朝推行垦荒政策——出现苏湖熟,天下足
  • 1. (2023·汕尾模拟)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

    (古代思想文化的高峰)

    (古代科学技术的璀璨)

    1. (1) 写出图一所示文物和图二甲骨上文字的名称。
    2. (2)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非常活跃,这种思想文化繁荣的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请分别写出儒家和道家的创始人。
    3. (3) 请分别写出东汉时期改进造纸术的历史人物和南朝祖冲之领先世界近千年的数学成就。
    4. (4) 综合以上探究,对如何弘扬民族文化、提升文化自信,说说你的建议。
  • 1. (2023·德庆模拟) “和”、“合”二字最早连用始见于先秦《国语•郑语》。“和合”思想一方面尊重世间万物殊异的客观现实,另一方面强调整合疏解这些差异、分歧和矛盾。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基因,也是东方文明的精髓。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

    --摘选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和合文化的主旨演讲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

    --摘编自《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

    材料三: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密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中共十九大报告

    1. (1) 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哪些思想家的什么主张体现了和善的道德观。(任举一例即可)
    2. (2) 材料二中所说的“理论”是指什么?结合图一、图二分别指出这一理论成功实践的例子。
    3. (3)  古往今来,各民族为我国繁荣发展都作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政策和措施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
  • 1. (2023九下·福田月考)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他首办私学,有教无类,宣称只要主动给我十条肉干作为见面礼物的,我没有不给予他教诲的理由。由此可见(   )
    A . 孔子反对社会等级概念,反对贵族政治 B . 孔子在政治上“尚贤”,主张唯才是举 C . 孔子有朴素的教育平等思想 D . 孔子推崇精英教育
  • 1. (2023七下·铜仁期末) 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儒家思想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A . 老子 B . 孔子 C . 墨子 D . 韩非子
  • 1. (2023七上·通道期末) 以“仁”释“礼”,力图将社会外在规范转化为个人的内在自觉,从而铺垫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根基的是(    )
    A . 儒家思想 B . 道家思想 C . 墨家思想 D . 法家思想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共2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