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九下·崇阳月考) 1945年,德国投降后,苏、美、英、法按照事先规定实施了占领行动。德国东部由苏联占领,西北区由英国占领,西南区由美国占领,西区由法国占领。下列会议与“事先规定”有关的是(    )
    A . 巴黎和会 B . 华盛顿会议 C . 开罗会议 D . 雅尔塔会议
  • 1. (2024九下·花溪月考)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完全体现各个国家相互合作的选项是(    )

    ①波茨坦会议  ②诺曼底登陆  ③雅尔塔会议  ④莫斯科保卫战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 1. (2024·会东模拟) 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是(   )
    A . 巴黎和会 B . 华盛顿会议 C . 雅尔塔会议 D .   波茨坦会议
  • 1. (2024·宜春模拟) 船自诞生后就成为人类活动的有力工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1 麦哲伦航行船队 图2 押送黑奴的船只 图3 1807年美国人制造的第一艘汽船

     图4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炮声 图5 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的签字仪式

    1. (1)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图1所示事件的历史地位(或影响)。指出17世纪进行图2所示贸易的主要国家。
    2. (2)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图3所示汽船同时期发明的交通工具,并指出这一时期的发明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
    3. (3) 图4的炮声见证了哪一历史史实?图5所示的签字仪式有何历史性标志?
  • 1. (2024·宜春模拟) 1919年召开了巴黎和会,1921年召开了华盛顿会议。1945年召开了雅尔塔会议。下列对这三个会议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都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B . 各国利益的诉求都得到了解决 C . 都是惩办战败国的会议 D . 都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 1. (2024·益阳模拟) 分析两次世界大战一览表,表中所示内容共同说明了(   )

    名称

    时间

    参战国家

    卷入人☐

    伤亡人数

    经济损失

    一战

    4年多

    30多个

    15亿

    0.3亿

    3300多亿美元

    二战

    6年多

    60多个

    20亿

    0.6亿

    4万多亿美元

    A . 都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B . 都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 C . 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D . 都是反对德国法西斯的战争
  • 1. (2024·常德模拟) 世界形势风云变幻,战争影响国际格局,无论世界局势如何变化,和平与发展是我们永恒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到20世纪初,世界领土基本被瓜分完毕。但是,实力后来居上的德国其殖民地只有英国的1/10,德国与占有殖民地较多的英、法等国的冲突不断加剧……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年级下册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三年,轴心国把控着局面。1942年底,随着苏联人的胜利,转折点开始出现……1945年9月2日,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舰甲板上,举行了正式的投降仪式。这样,第二次世界大战就结束了……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是影响20世纪国际格局演变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因素。这些事件无不集中反映了大国和大国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变化。这一历史时段的国际格局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变化的基本形态是: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发生严重动摇;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世界中心地位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生的冷战,促成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摘编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

    材料四:1914年,当战争在欧洲爆发,相当一部分部队仍然骑在马背上。但当战争要结束时,速射机枪、空中轰炸、坦克攻击和化学武器的应用已是司空见惯。任何关于战争的浪漫想法,都被射程超过20英里的大口径炮弹、机枪的弹雨、致死性的毒气给毫不留情地打个粉碎。战争双方都穷尽最大的努力来利用现有的技术,或发明新的武器,以期能够取得哪怕一点点相对于敌人的优势。大规模的听音器让他们能更早地发现敌方飞机,装甲车辆使他们能防御轻武器的打击,坦克能轻松地突破铁丝网和壕沟,电话和日光反射信号器让他们跨越遥远距离通信,飞行器打开了战争的全新立面。新的技术产生了更具杀伤力的武器,新的战术让旧的进攻方式过时,这些让前线的战士们更加强大,也更容易受到伤害。

    ——摘自华声军事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随着英、德矛盾不断加剧,在欧洲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一战的性质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轴心国把控着局面”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的标志是什么?“转折点开始出现”源于哪场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反法西斯力量的胜利而结束,你认为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分析两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地位的影响?
    4. (4) 根据材料四,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 (2024·长顺模拟) 2023年10月7日,俄乌冲突没有停止,巴以冲突再度爆发,停火协商,维护和平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斯大林格勒之战,英美报纸比之为凡尔登战役,“红色凡尔登”之名已传遍于世界。这个比拟并不适当。今天的斯大林格勒之战,比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登来,有性质的不同。……这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也不仅是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摘编自毛泽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材料三:

    失去亲人的加沙儿童

    2023年12月4日,以色列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继续对加沙地带的袭击,已致15523人死亡,41316人受伤,死伤人员中70%为妇女和儿童。巴勒斯坦中央统计局表示,加沙地带70%的医院已经停止服务。

    ——央广网北京12月4日消息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图示反应了两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变化及相关的影响因素。请根据提示信息,填出①②处对应的内容。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两次战争性质的不同?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从国家角度分析,怎样才能使材料三图片反映的现象不再发生?
  • 1. (2024九下·铜仁月考) 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 1. (2024·上饶模拟)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以轴心国为主的法西斯力量与以同盟国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之间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A . 苏德战争初期,由于德军长途跋涉,人马困乏,导致战争节节失利 B .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C . 诺曼底登陆战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军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D . 1945年5月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