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内江) 列宁指出:“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纠正这种错误,列宁采取的对策是( )
    A . 发动十月革命 B . 实行新经济政策 C . 开始实行两个五年计划 D . 通过1936年新宪法
  • 1. (2024·凤凰模拟) 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改造成社会主义的现成办....我们必须根据实验做出判断。”列宁进行的成功“实验”是(    )
    A . 领导十月革命 B . 实施新经济政策 C . 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D . 建立苏联
  • 1. (2024·湖南模拟) 列宁指出:“我们在夺取政权后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办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验做出判断。”列宁的实验是(   )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国家干预经济 C . 新经济政策 D . 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 1. (2024·珠海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签署《独立宣言》时的场景

    攻占巴士底狱

    贵族宣读“解放”农奴的法令

    明治维新时期的课堂

    材料二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1921年)…允许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这一政策)成功地应付了数年战争留下的直接危机。到1926年,工农业产量已达到1914年以前的水平…

    ——摘编自【美】斯塔大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他果断地采取了与传统经济政策不一样的方法,使美国获得了新生。

    ——《世界史》

    1. (1)  阅读以上材料,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图片反映的史实形成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 (2)  材料二中“这一政策”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这一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3. (3)  材料三中“试验”指的是什么?该“试验”采取了与传统经济政策不一样的方法,这一方法“新”在何处?
  • 1. (2024·德庆模拟)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在于人的觉醒。它使人们把关注的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的精神以及科学试验的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

    ——《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文艺复兴(中世纪的觉醒)》

    材料二:工业革命与世界工厂的变迁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中期

    20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世界工厂

    英国

    美国

    日本

    特点

    制造中心科技中心贸易中心

    制造中心科技中心

    制造中心

    ——摘编自孙林岩《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

    材料三: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措施)

    新经济政策:1.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2.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3.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4.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罗斯福新政:1.整顿金融体系;2.加强对工业的计划和指导;3.调整农业政策;4.推行“以工代赈”;5.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它”促使欧洲人的精神世界关注点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的性质。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英美日作为“世界工厂”的共同特征。结合所学简析促使英国和美国先后发展成为“世界工厂”的政治前提。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分别“新”在哪里,从中得出可供借鉴的经验有哪些
  • 1. (2024九下·潮南月考)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都在相互学习,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28-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

    年份

    项目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生产总值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2

    1

    2

    1

    拖拉机

    4

    2

    1

    2

    1

    电力

    10

    7

    4

    3

    2

    石油

    3

    2

    1

    2

    1

    5

    5

    4

    3

    2

    材料三 1929年到1933年这次全球经济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也充分暴露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而苏联却在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1928-1932年)的指导下,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时,欧美……开始转向苏联寻找出路。……(苏联)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成了最时髦的名词。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根据材料一,指出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前提,并说明列宁所说的“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的含义。

    1. (1) 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30年代“计划”成为美国最时髦的名词,体现美国在当时经济调整中的什么特点?
  • 1. 1921年春,列宁开始重新思考利用资本主义建设新俄国这一问题。“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思想的提出,是列宁基于现实的思考。当时的“现实”是(    )
    A .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政权 B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 C . 外国武装干涉威胁新生政权 D . 苏联模式成为经济发展障碍
  • 1. (2023九下·普洱开学考) 读表:苏俄(联)工农业生产情况表根据上表指出( )

    生产情况/年份

    1913年

    1920年

    1925年

    粮食产量(亿普特)

    39.39

    19.70

    44.24

    工业产值(亿卢布)

    102.1

    14.0

    77.39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新经济政策 C .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D . 赫鲁晓夫改革
  • 1. (2023九下·怀化期中) 列宁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认识到错误后,列宁进行的调整是(   )

    A . 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B . 实行新经济政策 C . 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D . 实行农业集体化
  • 1. (2023九下·湘潭期中) “它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它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材料中的“它”是指(   )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新经济政策 C . 三大改造 D . 罗斯福新政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