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九下·衡南期中) 优秀文艺作品可以影显审美旨趣,反映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下列作品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是(     )
    A . 《蒙娜丽莎》 B . 《英雄交响曲》 C . 《向日葵》 D . 《战争与和平》
  • 1. (2024九下·衡南期中) 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选项中属于史论的是(     )
    A .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 . 德国人本获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C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D . 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现代炸药
  • 1. (2024九下·衡南期中) 两次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这些变化不包括(     )
    A . 欧洲国家推行大众教育 B . 妇女地位得到不断提高 C . 人们贫富分化日益加剧 D . 城市人口急剧涌向农村
  • 1. (2024九下·深圳开学考) 世界博览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所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已举办的一些世界博览会举办时间、名称、国家及其主题或内容(节选)

    年份

    博览会名称

    国家

    主题或内容

    1851

    伦敦万国博览会

    英国

    1851年英国首创万国博览会,展出纺纱机、蒸汽机、汽轮船、汽压机、起重机、抽水机等产品,展馆“水晶宫”获得特别奖。

    1876

    费城独立百年博览会

    美国

    美国立国百年;新风格住宅、电话、打字机、缝纫机

    1878

    第三届巴黎世界博览会

    法国

    展出汽车、白炽电灯、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等新产品

    1933

    芝加哥万国博览会

    美国

    进步的世纪

    1935

    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

    比利时

    通过竞争获得和平

    1964

    纽约世界博览会

    美国

    通过理解走向和平

    1967

    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

    加拿大

    人类与世界

    1970

    大阪万国博览会

    日本

    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1984

    新奥尔良世界博览会

    美国

    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

    1985

    筑波世界博览会

    日本

    居住与环境——人类家居科技

    2010

    上海世博会

    中国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请回答:

    1. (1)  请选出1851年伦敦博览会上最具代表性的展品,并结合所学阐明理由。
    2. (2) 在许多人看来,从没有哪一届世博会像1935年布鲁塞尔世博会那样,如此迫切地反映了一个时代的需要,它被认为是世界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次盛会。根据所学知识,分析1935年世博会把“通过竞争获得和平”确定为主题的原因及其意图。
    3. (3) 从表格中提取信息,自选一个角度或多角度,拟定一个观点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 1. (2024九下·武侯月考) 1831年,英国一本名为《机器的成绩》的书写道:“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穿袜子;一个世纪以前,五百个人当中没有一个穿袜子;现在,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不穿袜子。” “现在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不穿袜子”缘于(    )
    A . 工业革命 B . 第二次工业革命 C . 新航路的开辟 D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1. (2024九下·衡南月考) 19世纪以来,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对自由的创作环境为科学与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诞生了若干杰出的科学家和艺术大师。下列人物与作品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 . 达尔文——《物种起源》 C . 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D . 巴尔扎克——《战争与和平》
  • 1. (2024九下·衡南月考)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各国都力求在变局中谋发展,某班同学以“变”为主题探究东西方大国崛起的因素,设计了以下问题。

    【制度之变】

    材料一“在欧洲,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北美,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它们都通过革命颁布了法律文献,确立了新的制度,反映了时代的趋势,并以强有力的姿态展露在世界的前面。”

    ——《全球通史》

    材料二“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科技之变】

    表1:三次工业(科技)革命比较表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兴起时间

    18世纪六十年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主要标志

    A

    电力的使用和电器的发明等

    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进入时代

    蒸汽时代

    B

    信息时代

    【格局之变】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认为:新崛起的大国必然挑战现存的大国,而现存的大国必然回应这种威胁。

    1. (1) 对比材料一、二,分析17—19世纪,东西方主要国家社会转型的方式有何不同?材料二中日本通过哪一事件实现了社会转型?
    2. (2) 结合所学知识,将表1中A、B两处空白补充完整,并分析三次科学革命对世界有何共同影响?
    3. (3) 材料三中提到的“北约”是哪一世界格局的产物?
    4. (4) 综合以上探究,谈一谈世界各国应如何在变局中谋发展?
  • 1. (2024·富顺模拟) “19世纪末,当人们开始换种眼光看世界时,科学解释以雄辩的事实大声质问《圣经》的真实性,上帝创世论更多地成了故事般的讲述。”材料中的“科学解释”指的是( )
    A . 达尔文的进化论 B .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C .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 (2024九下·崇阳月考) 《剑桥欧洲经济史》中写到:“这个时期(19世纪后半期),更多的先进的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这说明当时(   )
    A . 大工厂制度开始取代手工工场 B . 生产与市场的联系更加密切 C . 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D . 计算机网络渗透到社会生活
  • 1. (2024·剑河模拟)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8月一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战争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0,000人参战,10,000,000左右的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左右的人受伤。材料主要说明(    )
    A . 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时间长 B . 战争给美国带来经济繁荣 C . 战争对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 D . 战争给欧洲带来极大的破坏和损失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