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岳池模拟)  1851年,英国在伦敦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在博览会的展厅之中,英国陈列的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工业品。这些工业品包括( )
    A . 蒸汽机铁路设备 B . 电灯泡 C . 汽油内燃机 D . 新型化学材料
  • 1. (2024·江安模拟)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衔接并交错在一起的,19世纪70年代兴起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企业加大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达到了一定程度。材料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   )
    A . 范围广规模大进展快 B . 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 C . 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 D . 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
  • 1. (2024·钦州模拟)  从古至今,提高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一直是人类不懈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材料一 考古资料证实,战国中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已经很普遍,当时铁制农具有铁臿、铁铲、铁镰、铁锄等。铁农具的出现及逐步推广普及,对于农田的开垦和耕作方式的进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摘编自王家范等编著《大学中国史》

      根据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的情况及铁农具使用的历史意义。

    2. (2) 材料二 工业革命大事记(部分)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事件

      时间

      事件

      1733年

      英国钟表匠约翰·凯伊发明飞梭。

      1866年

      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1765年

      英国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 ① ”。

      1879年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

      1785年

      英国人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

      1885年

      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成功制造了第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三轮汽车。

      1825年

      英国人乔治·史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首运成功。

      1903年

      美国莱特兄弟制成第一架内燃机为动力的 ②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大学世界史》

      在材料二中“①”和“②”处填入相应发明成果的名称。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工业革命在发明者和主要动力来源方面的不同点。

    3. (3) 材料三 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五年建设投资总额为766.4亿元,其中55.8%用于基本建设投资,把基本建设投资的58.2%用于工业基本建设,又把工业基本建设投资的88.8%用于重工业建设,突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个重点。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建立了包括汽车、新式机床等新的工业部门,工业材料和设备的自给率有了很大提高。

      ——摘编自张玉乔《新中国工业化的奠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成就与经验》

      根据材料三,指出“一五”计划的特点,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的历史作用。

    4. (4)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 1. (2024·邯郸模拟) 新的钢铁材料、新的内燃机和汽轮机动力、新的通讯手段的使用,带来了铁路、轮船等交通工具、运输工具的革命性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资本输出成为金融资本向全球扩张的主要经济手段。资本主义列强加快了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步伐,直到最后将世界瓜分完毕。上述情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 . 第一次工业革命 B . 第二次工业革命 C . 新交通工具的发展 D . 资本输出的扩张
  • 1. (2024·墨玉模拟) “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已经升温1.1℃,气候变化带来了超级风暴和全球热浪。如果超过2℃,地球将遭遇巨大改变。”针对这些问题,正确的做法是( )
    A . 加快人口增长速度 B . 大量开采现有自然资源 C . 加强网络安全建设 D . 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修复
  • 1. (2024九下·龙泉驿期中) 《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反映的情景主要表明工业革命( )
    A . 提高了生产效率 B . 拉大了贫富差距 C . 改变了生活习惯 D . 改善了生活质量
  • 1. (2024·潮州模拟)  他用科学解释了潮汐现象;他发现太阳光是由有色光组成的,发现了光谱;他提出了“力”“质量”“动量”的明确定义。“他”是( )
    A . 哥白尼 B . 达尔文 C . 牛顿 D . 爱因斯坦
  • 1. (2024·潮州模拟)  1801年英国的产业结构中,农、林、渔业占比32.5%,1851年占20.3%,1901年占6.1%。这一变化反映了19世纪英国( )
    A . 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 B . 过于依赖海外掠夺 C . 面临严重的粮食危机 D . 近代工业加速发展
  • 1. (2024·潮州模拟) 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有许多事物对世界产生了有形或无形、短期或长期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共产党宣言》的第1版是1848年2月在伦敦印刷出版的,其出版信忠页上印有“布格哈特经手,工人教育协会办公室印刷”的字样,第1版未标明作者。1848—1851年期间,出现了诸多其他欧洲语种的《宣言》译本。20世纪《宣言》的传播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苏联向亚洲、中南美洲、非洲、中东以及近东进行传播,另一方面是从欧美先进国家向世界各国进行传播,并且这两种传播是同时展开的。迄今为止,《宣言》在世界范围内总共出版了101种不同语种的版本。

    ——摘编自《〈共产党宣言〉的出版史与中译本的问题》

    《共产党宣言》1848年德语第1版

    材料二见下表。

    部分以“改变世界”为名的著作

    书名

    作者

    书名

    作者

    《改变世界的发明》

    [美]肯德尔·亥文等

    《改变世界的生产方式》

    沈希瑾等

    《改变世界的观念》

    [英]菲利普·费尔南多一阿梅斯托

    《改变世界的机器》

    [类]詹姆斯·P.沃麦克等

    《改变世界的大事件》

    [英]非莉帕·格里夫顿

    《改变世界的航海》

    [美]彼德·奥顿

    ——据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检索结果整理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共产党宣言》的作者,并概述《共产党宣言》在世界广泛传播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自选角度和内容,结合具体史实以“改变世界的”为题写一篇小短文。(说明:考生可以选择表中任一主题,也可以补充新的主题;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 1. (2024·惠东模拟)  1842年比利时一家棉纺厂雇佣的童工(5-9岁)比例是1%,到了1879年,该年龄段的童工比例涨为9%。年龄更大一些的童工(10-14岁),在1859年就达到了34%的比例。这一现象说明比利时( )
    A . 教育水平提高 B . 劳动力严重不足 C . 劳动条件恶劣 D . 人口增长速度快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