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唐山模拟) 20世纪50年代,《人民日报》在报道一次会议时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他们很多人自己也曾经受尽苦难,直到解放的一天,他们从来也跨不进任何一个衙门的门槛,除非是被捆绑着双手,可是现在他们以主人翁的身份走进了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此次会议是(    )
    A .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B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 1. (2024·廊坊模拟) 在一次会议上,毛泽东激动地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所制定的宪法将大大地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以下属于这次会议成果的是( )
    A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C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D . 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
  • 1. (2024八下·仁寿期中)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对如图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 分别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 B . 分别标志着封建制度结束、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改革开放时期法制建设成就 C . 分别由中华民国南京临时参议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D . 分别体现的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 1. (2024八下·重庆市期中) 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之光,照亮了中国崛起之路。某校八年级学生以“智慧之光”为题设计了下面学习任务。

    任务一【制度创新——汲取政治智慧】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时,《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但是当时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还不成熟。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中央人民政府于1953年2月公布了选举法。地方各级人大的逐步召开,选举产生了560余万名基层人大代表,16680名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人大代表以及1226名全国人大代表。1954年9月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任务二【道路创新——诠释建设智慧】

    材料二:1950年初,中共中央和政务院批准了西南军政委员会修建成渝铁路的计划。成渝铁路从1950年6月15日开工,到1952年7月1日全线通车,历时两年,实现了四川人民四十夙恩,按照邓小平尊重技术人才的指导思想,西南铁路工程局留用了旧铁路工程机构中的全部工程技术人员,并让一些专家和技术人员担任了各级领导职务。为了节约成本,对解放前已建成的路基和桥洞等尽量利用,所需建材尽量使用沿线所产石料,铁路修建过程中,前后共计投入军工28646人,失业工人18981人,民工70177人。还有很多农民不计报酬,自带干粮,自备工具,支援铁路建设。129万根枕木,也是沿线群众在极短时间内备齐并送达工地的。

    ——摘编自俞荣新《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

    任务三【制度创新——感悟统一智慧】

    材料三: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任务四【理论创新——体会领导智慧】

    材料四: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3月)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其后的括号内填“√”;不正确,请在其后的括号内填“×”。

      A.《共同纲领》规定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剥削制度已被彻底消灭。   ( )

    2. (2) 根据材料一,说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
    3. (3) 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建立后成渝铁路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这一时期其他的建设成就
    4. (4) 根据材料三,回顾中国近现代历史,想一想:为什么香港能够顺利回归?
    5. (5) 材料四中的“中国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沿着这条道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党将带领人民实现怎样的奋斗目标?
  • 1. (2024八下·娄底期中) 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20日)下午,执行主席宣布表决结果:投票数共1197张,同意票1197张。这时,全场欢腾,为这个伟大文献的诞生而热烈欢迎。”这部“文献”是(   )
    A . 《共同纲领》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 .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1. (2024八下·娄底期中) “这一制度能够在中国成为适宜的政治制度,是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经常通过这样的政治组织参加国家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力,从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材料中的“这一制度”指的是(    )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一国两制”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 (2024八下·娄底期中) 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
    A . 中共一大 B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 中共七大 D . 中共八大
  • 1. (2024八下·新晃期中) 美国学者约翰·耐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 .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B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 中国政治协商制度
  • 1. (2024八下·恩施期中) 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选举地区的人口为5.7亿,全国各地共选出500多万名基层人大代表。材料说明( )
    A .   人民对国家民主建设的支持 B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C . 我国初步建立政治协商制度 D .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 1. (2024八下·恩施期中) 1954年9月,王爷爷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内容有(    )
    A . 听取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B .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 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D . 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