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昆明模拟) 图2是小历同学在学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后制作的时间轴。我们可以从中得出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图2

    A . 从战争走向和平 B . 从封闭走向开放 C . 从屈辱走向独立 D . 从专制走向民主
  • 1. (2024·乌鲁木齐模拟) 立宪转向革命的张謇敏锐地觉察出这场革命与中国历史上一切“革命”的本质区别:“孙中山之革命,则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这种“迥然不同”是因为辛亥革命(    )
    A . 推翻了落后的封建制度 B . 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C . 完成了近代民主革命的任务 D . 制定了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 1. (2024·南充模拟) “辛亥革命为中国社会的精神面貌和价值理念带来巨大变化,创造了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条件和良好契机。”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
    A . 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B . 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C . 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D . 促进了民主科学思想传播
  • 1. (2024·益阳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戊戌政变后数年,革命之论渐昌。1903年,章炳麟著《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著《革命军》,革命之焰益炽。章炳麟与徐锡麟等设光复会于上海,黄兴、宋教仁等亦立华兴会于湖南。是岁,黄兴、宋教仁举事柳州,败后,二人走日本,刊杂志《二十世纪之新支那》,以鼓吹革命。1905年,孙文至日本,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立中国同盟会,确定政治纲领,并在《民报》上阐发为“三民主义”。1906,萍浏醴起义,失败。1907年孙文领导忠州起义,不克。同年,锡麟、秋瑾举事,不克。同期,保皇派的《新民丛报》主张君主立宪,与《民报》相对峙,公开论战…至1911年武昌起义止,革命派先后发动了十余次反清武装起义。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近代史》《新编中国史·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等

    材料二 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示意图

    ——据《新编中国史·中国近代史一危局与变革》

    材料三  初中历史教科书对辛亥革命的评价(部分)

    北洋政府时期

    辛亥革命后“专制政体于此告终,共和政体于此开幕矣”。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辛亥革命后“帝制告终,民治开始”。

    新中国成立后

    50年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制度,产生了中华民国,制定了临时约法'"。

    70年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1世纪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摘编自《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辛亥革命评价的“变”与“不变”》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武昌起义爆发前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进行的努力。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革命形势发展的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不同时期初中历史教科书对辛亥革命评价的共同之处,并结合你对辛亥革命的理解,续写一项辛亥革命的其他积极作用。
  • 1. (2024·新乐模拟) 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吴玉章说“从前皇帝自称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被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别人看作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材料叙述的是辛亥革命的(   )
    A . 背景 B . 原因 C . 经过 D . 意义
  • 1. (2024·南宁模拟) 辛亥革命用暴力掀倒了皇帝的宝座,进行了“以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的尝试和探索。材料旨在说明辛亥革命(   )
    A . 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B . 推动民主政治发展 C . 主张学习西方技术 D . 促进社会风俗变化
  • 1. (2024·柳州模拟) 道路自信源自于道路开辟、道路创新和道路自觉,坚持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索之路】

    材料一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孙中山……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从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摘编自裴钰《改变中国》

    【革命之路】

    材料二  秋收起义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的,在暴动遭到严重挫折时,毛泽东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927年10月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在实践中开始闯出一条与农民相结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黄允升、唐宝林等《红色档案:毛泽东与中共早期领导人》

    【建设之路】

    材料三 1992年;明确提出……这一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创造性的成果,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中国经济的繁荣,已成为带动国际经济增长的新热点,充分显示出通过改革以自我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摘编自《打开中国奇迹的问号》解说词

    1. (1) 请从材料一中选取一个历史人物,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为探索中国近代化道路所做的贡献。(注意史论结合)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1927年中国革命重心的转变及其原因。
    3. (3) 材料三中的“这一伟大壮举”与中共十四大上提出建立的哪一新体制有关?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伟大创举”的意义。
    4. (4)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近现代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努力积累了哪些成功经验?
  • 1. (2024九下·渝北月考) 有学者认为:“革命的胜利,不仅实现了两个半世纪以来民族主义革命传统的梦想,而且还超越了狭隘的种族诉求,将政权从清政府那里解放出来,将它扩大到所有中国人。”“革命”指的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义和团运动 C . 辛亥革命 D . 国民大革命
  • 1. (2024九下·自贡月考) 下列图片所示史料反映的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趋势是(   )
    《清帝退位诏书》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文
    A . 从分裂走向统一 B . 从屈辱走同独立 C . 从专制走向民主 D . 从封闭走向开放
  • 1. (2024·内江模拟)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学习西方的过程,充满了坎坷,许多中国人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学习和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摘自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二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zhí) 诸器皆能制造,有神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

    材料三  辛亥革命是一次既胜利又失败的革命。说它胜利,一条重要的理由就是皇帝不那么好做了,……而还有那么多人主张复辟,又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  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和赛因斯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能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1. (1)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指出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尝试内部改变‘清代中国’”的重要历史事件名称。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种近代企业的创办客观上有何进步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是一次既胜利又失败的革命”。
    4. (4) 根据材料四指出这场运动反对的是什么? 写出该事件的性质。
    5. (5)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3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