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2八上·深圳期中) 近代中国在沉沦中饱受屈辱,在屈辱中抗争探索。按时间先后排列以下侵略与反抗的史实,正确的一项是( )

    A . ①④③② B . ①④②③ C . ②①③④ D . ①③④②
  • 1. (2022八上·兴宁期中) 国弱遭人欺,近代中国,任人宰割,教训深刻。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2年的条约真是所谓“城下之盟”,英国方面向来所不满足的一一满足,其主要内容: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之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材料二:日本海军司令写信给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信中说:“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败,如果心平气和地考察一下,原因很简单。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呀,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上下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导致的……你如能来日本,海军中将、枢密顾问随便你当……”(注:此信写于1895年1月23日。丁汝昌当然不听这种劝告,把劝降书原封不动寄给了天津的李鸿章。19天后,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摘编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材料三:到了1901年,它(清政府)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的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极少数的属性的地步。

    ——摘编自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下之盟”的名称。概括“城下之盟”损害了中国哪些主权?
    2. (2) 根据材料二回答,日本海军司令给丁汝昌写信的目的是什么?日本海军司令认为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3. (3) 你同意材料三中“到了1901年,“它(清政府)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的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这一观点吗?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4. (4)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看到列强的本质是什么?以史为鉴,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怎样的教训?
  • 1. (2022八上·兴宁期中) 《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这说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   )
    A .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 .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 .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 (2022八上·长春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万人至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战争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

    ——摘自边海长《唯物史观下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探究》

    材料二:不管外国侵略者如何欺凌与侮辱它……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朝封建统治者始终没有把外国侵略者当成真正的敌人,因为他们心目中的真正的敌人不是别的,而只是革命的人民……甲午战争后,中国沿海重要港湾……都树起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旗帜……铁路干线的修筑权为它们所攫夺……。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三:甲午战争失败标志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战争的后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甲午中日战争研究述评》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重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是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吗?为什么?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举出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外国侵略者欺凌与侮辱它”的史实一例,并说明它“没有把外国侵略者当成真正的敌人”的原因。据材料概括甲午战争后列强瓜分中国的方式(两种方式即可)。
    3. (3)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对大清王朝造成的强烈冲击。
    4. (4) 通过上述近代清政府遭受侵略的历程,你有什么认识和感受。
  • 1. (2022八上·惠东期中) 图片是历史的记忆,时代的烙印深刻其上,承载着荣辱与兴衰。自1840年开始的半个多世纪里,随着列强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逐步加深。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1842年南京

    图二旅顺大屠杀

    图三《辛丑条约》

    1. (1) 图一是哪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场景?该条约签订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2. (2) 图二反映的是中国近代遭受的哪一次大规模侵华战争?这次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出现了什么局面?
    3. (3) 图三不平等条约在哪一年签订?哪一条款最能体现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4. (4) 图一至图三相关战争的结果是什么?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1. (2022八上·江油期中)   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汉人在聊天。张三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李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五说:“我读过《万国公报》。”赵六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他们中肯定有一个人在说谎。他是(    )
    A . 张三 B . 李四 C . 王五 D . 赵六
  • 1. (2022八上·泸州期中) 《这才是晚清》中记述:“历史不因大清帝国的孤傲和拒绝改变进程,鸦片战争使中国遭遇千年未遇的大变局。”“大变局”是指(    )
    A .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 中国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 1. (2022八上·岳池期中) 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下,被迫打开国门,一步步地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是经历了深重苦难的国家,在工业革命发生前的几千年时间里,中国经济、科技、文化一直走在世界的第一方阵之中。近代以后,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夜郎自大,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落后于时代发展步伐,鸦片战争则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习近平2014年4月1日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

    材料二: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耻辱的印记。我,没有到过圆明园。但,我感到灼伤的痛楚,我听见你在低泣。

    ——张晋松《我没有到过圆明园》

    材料三: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引发日清战争。战争的胜利,使日本国民对大中华文化固有的“赞赏”“崇敬”心理开始崩溃,隐藏在内心的劣等感,迅速向“差别”“轻蔑”的意识逆转。一种新型的近代清国观开始形成,大和民族自身的优越感迅速转变成时代思潮的主流。从此,日本对邻国开始盛气凌人了。

    ——宗泽亚《明治维新的国度》

    材料四:到了1901年,它(清政府)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的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极少数的属性的地步。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 (1) 鸦片战争后签订了什么条约?“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的原因是什么?
    2. (2) 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洗劫”和“大火”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在列强的哪次侵华战争中?
    3. (3) 材料三中的“日清战争”又称什么战争?根据材料三指出这场战争使日本国民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了怎样严重的后果?
    4. (4) 请简要说明材料四中“1901年,它(清政府)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的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这一观点的理由。
    5. (5) 以史为鉴,你认为目前我国政府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 1. (2022八上·泾阳期中) 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中国近代的苦难岁月。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我祖籍香港岛,1842年不愿接受英国殖民统治而移居台湾岛,1895年反割台斗争失败后移居北京东郊民巷,1901年被驱逐出东郊民巷后又移居……每每想到这三次颠沛流离的经历,我总是潸然泪下,……

    ——摘自刘成禺《世载堂杂亿》

    1. (1) 材料中作者的“三次移居”分别发生在哪次侵华战争刚刚结束时?
    2. (2) 材料中作者“三次颠沛流离的经历”可能跟哪三个不平等条约有关?
    3. (3) 与材料有关的战争及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分别是什么?
    4. (4) 作者的经历是近代前期中国苦难岁月的缩影。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源是什么?
  • 1. (2022八上·全椒期中) 图示法能准确表达历史的逻辑。下图中Z曲线反映了(    )

    A . 中国近代化探索历史进程 B . 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进程 C . 近代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 D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