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2九上·吉林期末) 对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埋解,正确的是(   )
    A . 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 B . 外国侵略势力的深入,使国家主权完全丧失 C .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 . 丧失了部分国家主权,既保留封建因素又产生了资本主义因素
  • 1. (2022八上·历城期末) 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 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 .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C .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D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 1. (2022九上·平潭期末) 某历史著作中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逐渐缩小的世界”。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 . 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 . 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C . 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D . 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 1. (2022八上·定远月考) 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集体亮相。”这次集体亮相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
    A . 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 B .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 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 . 焚毁了“万园之园”——圆明园
  • 1. (2022八上·济南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事件

    序号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8年

    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

    八国联军侵华

    1911年

    辛亥革命

    1915年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1. (1) 写出上表内序号⑥和⑩所对应的重大史实。
    2. (2) 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确定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畅。)
  • 1. (2022八上·凤阳月考)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据要求回答问题。

    【历史之痛】

    材料一: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清末诗人丘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材料三:试问,中国人对欧洲人的袭击,这次遭到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和日本人等疯狂镇压的暴动,究竟由什么引起的呢?……那些利用传教伪善掩盖掠夺政策的人,中国人难道能不痛恨他们吗?

    ——列宁《对华战争》

    【奋起抗争】

    【忧患意识】

    1. (1) 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是指哪场战争?“界碑”的含义是什么?
    2. (2) “往事惊心泪欲潸”中的“往事”指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件史事?这一史事对中国有何影响?
    3. (3) 请问“英国人、法国人……疯狂镇压”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有何恶劣影响?

    4. (4) 上面三幅图片中的历史人物都曾英勇抗击外来侵略,请你再举出几例(包括人物名称与主要事迹)?
    5. (5) 给以上探究确定一个研究性学习的主题。面对这段历史,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
  • 1. (2022八上·广东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表所示

    1842年的条约真是所谓“城下之盟”,美国方面向来所不满足的皆一一满足,其主要内容:开放广州、福建、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商。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1840﹣1926年)》

    材料二  图表所示

    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引发日清战争。战争的胜利,使日本国民对大中华文化固有的“赞赏”“崇敬”心理开始崩溃,隐藏在内心的劣等感,迅速向“差别”“轻蔑”的意识逆转。一种新型的近代清国观开始形成,大和民族自身的优越感迅速转变成时代思潮的主流。从此,日本对邻国开始盛气凌人了。

    ——摘编自宗泽亚《明治维新的国度》

    材料三  到了1901年,它(清政府)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的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极少数的属性的地步。

    ——摘编自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 (1) 简述图A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重要意义。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下之盟”的名称。
    2. (2) 材料二  中的“日清战争”又称什么战争?依据材料二,指出这场战争使日本国民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3. (3) 你同意材料三中“1901年,它(清政府)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的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这一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4. (4) 综上所述,请概括出晚清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 1. (2022八上·河池期中) 阅读材料:

    材料一: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 过条约“合法”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不仅使中国人民限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

    材料二:吴玉章曾写到:“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这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 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然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 约又定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材料三:自道光后期以来,满清在抵御外辱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对抗 和失败交错的过程。……庚子与辛丑之交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在“炮口的逼迫下”,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表明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场战争后签订了什么条约?它给中国 带来了什么严重影响?
    3. (3) 料材三中所说的庚子年是哪一年?为什么说“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
  • 1. (2022八上·河池期中) 下边这幅漫画是十九世纪末一位爱国者画的,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该漫画主要反映了(   )

    A . 中国主动对各国实行“门户开放” B .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 C . 中国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 D . 列强在侵华利益上态度完全一致
  • 1. (2022八上·上思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表。

    材料二:及甲午败于日本,各国租港湾之事,相逼而来;瓜分支那之说,腾沸于全球。于是国人大哗,志士愤起,痛论变法之不可缓,帝亦知非实行变法,不能立国。

    —— 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

    材料三:见下表。

    列强 清政府赔款白银/两 占总赔款百分比/%
    俄国 130 371 120 29
    德国 90 070 515 20
    法国 70 878 240 15.75
    英国 50 620 545 11.25
    日本 34 793 100  7.7
    ...... ...... ......

    各国得到清政府赔款数额

    1. (1) 根据材料一说出1843 年之后英国商品输入中国的情况有何变化。
    2. (2) 材料二中,“甲午败于日本”后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这一条约对中国社

      会产生了什么影响?根据材料说出这一场战争之后在中国引发的事件。

    3. (3) 材料三的图表反映的是哪一个条约的内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

      价这一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4. (4) 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历史的认识。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