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道光时,二十年,英吉利,开香港;到咸丰,第六年,打广东,第十年,英法国,打京城,圆明园,放火烧。到光绪,甲午年,日本国,来打仗,我国败, 失台湾。”

    ——1903年发行的《爱国三字书》

    材料二: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1. (1) 据材料一,概括从“道光二十年”到“光绪甲午年”,列强对中国侵略加剧的表现。
    2. (2) 据材料二,慈禧对列强“感激涕零”并同意签署了哪份条约?该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严重影响?
    3. (3) 综上所述,你对中国近代史有何认识?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70多年前,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五千年文明古国从此惨遭帝国主义列强铁蹄的蹂躏,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屈不挠,谱写了一曲曲悲壮激越的近代史诗。

    【屈辱见证】

    1. (1) 制造图二惨景的强盗是谁?图三的厄运是哪场战争造成的?
    2. (2) 在侵略者的炮口威胁下,清王朝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它们对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什么影响?导致近代中国屡遭侵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 (3) 【顽强抗争】下面三幅图片中的历史人物都曾英勇抗击外来侵略,请你再举出一例:

    4. (4) 【忧患意识】给以上探究确定一个研究性学习的主题。面对这段历史,请你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
  • 1. 下面是某同学编制的某一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下列对该示意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 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 . 中华民族探索近代化的发展过程 C .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 . 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 1. 下面是20世纪初《安徽俗语报》发表的一篇文章的一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一更里,坐阑房,前思后想,思想起,家国事,好不羞愧。我中国,受洋人,许多欺辱,既割地,又赔款,凌辱难堪。可怜我,百姓们,不知爱国,总说是国家强,与我何干。要晓得,国若危,家何能保……”

    1. (1) “我中国,受洋人,许多欺辱,既割地,又赔款,凌辱难堪。”列举史实说明从1840~1901年中国是如何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2. (2) 举两例史实反驳“可怜我,百姓们,不知爱国”的观点。
    3. (3) 用你熟悉的词语概括“国若危,家何能保”的意思。
    4. (4) 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国家强弱与自己的关系如何?
  • 1. 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绘制一些简单的图示,可以使我们对历史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联系与发展有更直观的了解。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 . 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B . 中国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 .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 . 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历程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雨果《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材料二: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被委派到世界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美国学者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史》

    1. (1) 两则材料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次战争中?
    2. (2) 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材料二中的“树上的伙伴”都是指谁?“果园的主人”指谁?“果子”指什么?
    3. (3) 当“伙伴”与“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美国公使出来调停时,你认为他会维护“果园的主人”的利益吗?为什么?
    4. (4) 与上述材料有关的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
    5. (5) 西方列强一向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读了上述材料后你有何认识?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1858年与英法的天津谈判中,咸丰帝和其朝臣最不能容忍的是“公使驻京”这一内容。咸丰帝甚至打算以全免进口关税换取公使不驻北京。而当时西方国家互派大使常驻对方首都,已经是外交惯例。为此,清朝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抗争,致使战争不断升级,最终付出惨痛代价。

    ——摘编自任世江《初中历史课程“点—线”解析》

    材料三  历史学最基本的价值,就在于提供错误,即失败的教训。所谓“以史为鉴”,正是面对错误。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民族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远远超过他们胜利时的收获。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时期中英战舰有哪些不同?这些不同对战争结果产生了什么影响?
    2. (2) 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在外交上存在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强以此为借口,使战争升级的表现。
    3. (3) 根据材料三,谈谈你从以上探究中“学到的东西”。
  • 1. 1863年6月,总理衙门大臣薛焕在奏折中曾说:各国公使驻京,“中国虚实,无不毕悉,始不过侵我利权,近复预我军事。凡举用人行政,渐形干涉”。这反映了当时(    )
    A . 清廷理性认识列强侵略 B . 列强控制了中国的内政 C . 外交官员素质不断提高 D .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 1. 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在谈到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时说:“条款虽很多,主要的是北京驻使和长江通商。历史上的意义不外从此中国与西洋的关系更加密切了。这种关系固可以为祸,亦可以为福,看我们振作与否。奕与文祥决不转回头看,留恋那一去不复返的闭关时代。他们大着胆子向前进,到国际生活中去找新出路。”对材料中“为福”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 加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B . 加强了中国与西方各国的友好往来 C . 加快了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的进程 D . 有利于外国资金和技术的引进
  • 1. 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 . 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 . 扩大鸦片战争中获得的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C . 让外国使节进驻北京 D . 利用“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再次侵略中国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