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八下·于都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事件

    1840年

    鸦片战争

    1856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1年

    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60年代

    洋务运动

    1894年

    中日甲午战争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编制

    1. (1) 太平天国运动中哪一文献提出向西方学习?
    2. (2)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来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 1. (2023八下·文山期末) 在清政府被迫签订某一不平等条约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下列哪一项是对材料中“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评论(    )
    A . 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 B .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 .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 .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 1. (2023八上·栾城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帝国主义以各种方式入侵……。军事上,发动侵略战争……;政治上,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反抗;经济上,……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控中国的经济命脉。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材料二 清中叶以后,封建制日趋衰落。腐朽的清王朝统治者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总是把防止人民的反抗放在首位,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以后危及自身的统治,常常压制、破坏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导致反侵略斗争失败。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清政府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3. (3) 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请将不平等条款与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用连线连接起来。

  • 1. (2023八上·南京月考) ”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标志着以慈太后为首的清政府甘当“洋人的朝廷”。“该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是使中国( )
    A .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 . 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 D . 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1. (2023八上·龙岗期末)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极其重要的基础概念。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学者主张将“半殖民地”与“半封建”分开论述。对此,汪敬虞认为:对近代中国而言,另一只脚必然进入半封建社会。”汪氏意在强调( )
    A . “半殖民地”“半封建”范畴不同 B . “半殖民地”“半封建”相互决定 C . “半殖民地”“半封建”不可分割 D . “半殖民地”“半封建”内涵相同
  • 1. (2023八上·开州期末)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和探索史。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同时也书写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和勇于探索的不朽篇章。

    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时间

    事件

    结果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天津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没有实现富国强兵,随着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而破产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1898年

    戊戌变法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

    1900年

    义和团运动

    遭到中外反动力量的联合绞杀而失败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1911年

    辛亥革命

    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还是以失败告终

    1915年

    新文化运动开始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1. (1) 从材料中的历次战争看,清政府总是战败,其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2) 选择材料中至少三个相互关联的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 (2023八上·阳春期末)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 . 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 . “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 . 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 . 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 1. (2023八上·湖南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史历史学家张海鹏指出:“近代中国不仅有‘沉沦’,还有‘上升’,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一个元宝形,前期从1840年开始下降,直至1901年左右降到谷底,然后后期再上升……”。

    请结合材料与中国近代1840年~1919年的相关知识,围绕“近代前期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是‘沉沦’”这一观点进行论述。(要求:逻辑清晰,表达流畅,史论结合,字数在200字左右)。

  • 1. (2023八上·期末) “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地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这一事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重大影响是(   )
    A .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农民阶级反抗外来侵略的开始 C .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D .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 1. (2023八上·阜新期末) 清朝时候,商人张三从上海运一批货到汉口,受到各地官吏的百般刁难,重重勒索。他气愤地说:“清政府有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自由航行,不受盘查,为而我们中国人什么不行?难道非要中国商船插上外国旗子才有生路吗?”这里的“清政府条约”是指(    )
    A . 《南京条约》 B . 《望厦条约》 C . 《天津条约》 D . 《北京条约》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