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福建、广东等地则利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种植。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清朝前期我国耕地面积统计简表

    年份

    1661

    1685

    1724

    1766

    耕地面积(公顷)

    5493576

    6078430

    6837914

    7414495

    材料三:乾隆、嘉庆年间(1736一1820 年),南京城绸、绒各类织机多达三万台,至道光年间(1821-1850年),城内仅缎机就达三万台,纱、绸、绒、绫织机不在此数。此类手工业基本是以个体家庭或小作坊为主,它的发展又推动着城市商业走向繁荣。

    ——摘编自陈忠平《明清时期南京城市的发展与演变》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朝中后期我国农业生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2) 材料二中,从1661年到1766年,清朝的耕地面积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清朝时期南京丝织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 1. 史载,清代“朱仙镇,天下四大镇之一也。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由佛山镇至汉口镇……由权口镇至朱仙镇……朱仙镇最为繁夥,景德镇则窑器居多耳”。这反映出( )
    A . 清朝工商业繁荣 B . 农耕技术不断衰退 C . 小农经济的破产 D . 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 1. (2024七下·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炀帝大业元年,更令开导,名通济渠。西通河洛,南达江淮。炀帝巡幸,每泛舟而往江都焉。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杜佑《通典·州郡典》卷一七七

    材料二:北宋时期,由于中央集权制的加强,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社会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格局发生了巨变,以前“坊”“市”封闭分离的格局被打破,“坊”“市”互通,夜市兴盛,使城市商业活动空前活跃,这是都市生活繁荣的基础。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参

    材料三: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 (1)  材料一指的是哪一个著名的工程?根据材料说明该工程的作用。
    2. (2)  据材料二概括北宋“城市商业活动空前活跃”的表现。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清初帝王们推行什么政策来发展农业生产,农业生产的发展对清朝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在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清中期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摘编自李龙潜《明清经济史》

    材料三: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年),南京城绸、绒各类织机多达三万台左右,至道光年间(1821—1850年),城内仅缎机就达三万台以上,纱、绸、绒、绫织机不在此数。此类手工业基本是以个体家庭或小作坊为主,它的发展又推动着城市商业走向繁荣。

    ——摘编自陈忠平《明清时期南京城市的发展与演变》

    1. (1) 从材料一中的图一、图二我们分别可以得出什么历史信息?简要说明两者的关系。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清朝时期南京丝织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 1. 清朝前期的商业发达,陆路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商业网。这一商业网包括( )

    ①农村集市②城镇集市③区域性市场④全国性市场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 清朝前期,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这说明清朝前期( )
    A . 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B . 手工工场规模大,纺织业发达 C . 商业发达,社会安定 D . 人口增长较快
  • 1. 清朝前期,出现了许多繁荣的城镇,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吴江县盛泽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汉口镇以及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的苏州。这反映了当时( )
    A . 水路交通发达 B . 农业不断发展 C . 城镇商业繁荣 D . 人口增长迅速
  • 1. 明清时期,苏州出现了“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的现象。这描述的行业是( )
    A . 制瓷业 B . 造船业 C . 纺织业 D . 冶铸业
  • 1. 清朝时,推广高产作物如玉米、甘薯、马铃薯等,并开垦出大面积耕地。这有利于( )
    A . 消除社会贫富差距 B . 改善民族间的隔阂 C . 缓解人口增长压力 D . 促进生态环境恢复
  • 1. 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手工业大发展,商业发达,人口发展到3亿。这表明( )
    A . 清朝加强君主专制 B . 清朝前期经济停滞不前 C . 清朝前期的兴盛 D . 清朝前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