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九下·来凤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时我国商业发展到一个新水平。唐代以前,城市布局是一种方格状的坊市结构,到唐代,城市的扩大,居民的众多,工商业的繁荣,出现了早市和夜市。在一些城郊附近、交通要道、驿站渡口,形成了大的农村市场,这被称为草市。到了宋代,商业的发展遂导致坊市制崩溃,因四川使用铁币不便,当地大商人就联合发行一种纸币,称作交子。

    ——摘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我国的商品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全国性的统一市场已经趋于形成,大宗商品被长途贩运而广泛流通,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品的地区性生产基地出现。因钞易为政府滥用,又在中西方贸易中,中国是出超国,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而大量的商品流通需要有一种稳定的货币,于是民间渐弃钞不用,改用贵金属作为一般等价物,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摘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唐宋以后社会经济新因素的成长,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向近代化的萌动,都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并且首先是在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出现的。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也有曲折,也有波澜,但始终具有不断向前的活力。

    ——摘自章开沅主编《中国经济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归纳唐宋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归纳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唐宋、明清时期货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 (3)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指出商品经济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 1. (2024·剑河模拟) 如图《耕织图》于南宋问世,经明清两朝帝王不断修订,至清末700余年间,各种版本层出不穷,这种现象反映了(    )

    A . 南宋《耕织图》达到顶峰 B . 明清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C . 明清时期绘画风格没有创新 D . 清代《耕织图》很受欢迎
  • 1. (2024九下·洪雅) 明初,苏州府的吴江县震泽镇有“千百家”,到了乾隆年间“居民且三千家”,“栋宇鳞次,百货俱集,以贸易为事者,往来无虚日。”由此可见(    )
    A .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 . 农村集镇发展迅速 C . 农耕文明逐渐衰落 D .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 1. (2024九下·德惠月考) 清朝前期吴江县的盛泽镇“舟楫塞港,街道肩摩”,商帮资本雄厚,行商全国,反映了当时(   )
    A . 农业的发展 B . 手工业的发展 C . 交通发达 D . 商业发达
  • 1. (2024九下·惠阳月考)  吴琦教授在《明清社会群体的新趋向》中写道:“明中期以后,出现了以十大商帮为核心的商人集团……正是这些商人群体,通过各自经营,推动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成为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这说明商帮的出现(   )
    A . 实现了海外贸易的繁荣 B . 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 C . 使传统的抑商政策取消 D .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 1. (2024九下·惠阳月考) 雍正年间,“凡有可垦之处,听民自垦自报,官吏不得勒索、阻挠……为鼓励陕西无业民人去宁夏垦荒,清廷给予路费,每户按百亩永为世业”。这反映该时期清政府(    )
    A . 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B . 重视手工业的发展 C . 土地兼并十分严重 D . 加强西北军事管理
  • 1. (2024·) 在影视作品中,出现不符合历史史实的场景被称为“穿帮”。电视剧《大唐荣耀》 摄制 组布置了一个场景,会导致“穿帮”的是( )
    A . 墙上挂有书法家颜真卿的作品 B . 桌子上有一首未书写完的李白的诗 C . 墙上挂有《天王送子图》 D . 书架上有一件从景德镇购买的瓷器
  • 1. (2023·湖北黄冈中考)【中国古代的经济】

    材料一:宋室南渡以后,南宋政府不断劝谕农民广种春麦,或频下劝种麦的诏令。 自东汉末年开始到南宋,南迁的北方人带着先进的耕作技术和工具来到南方,推动了农业发展,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唐朝时期,南方的教育水平开始有明显的提升,科举录取人数上,南方渐渐超过北方。

    ——摘编自周方高、宋惠聪《略论宋代农业技术推广》

    材料二:清朝前期商业发达,各地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中心。 同时,长途贸易和大宗贸易活动异常活跃,拥有雄厚商业资本的商帮,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

    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国通过陆、海两条对外贸易渠道,引进了国外的优良马匹、植物新品种、香料等,而中国的瓷器、茶叶等也流行于亚、欧、非三洲。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和《经济与社会生活》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南迁的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朝前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并简要说明商贸兴盛的影响。
  • 1. 乾隆时期,画家徐扬创作了《盛世滋生图》(见图),描绘了当时苏州的市井风情。该画可以佐证清朝前期( )

    A .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 . 财政危机不断加剧 C . 商品经济相当活跃 D . 土地兼并十分严重
  • 1. (2024·江西模拟)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又引河通于淮海,自是天下利于转输。四年,又发河北放诸郡百余万众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这河,北通涿郡。
    ——《通典》卷十《遭运》
    材料二: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饱腹而身毙。……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按用重法邪?
    ——选自《贞观政要》
    材料三:“(北宋东京)城里没有坊市的区分,随处可以开设商店,小商贩也不限在特定市区之内,城乡内外均可沿门叫卖。商业活动也没有时间的限制,白天黑夜均可交易,三鼓以后还可夜市,通晓不绝。”
    ——《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材料四: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 (1)  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水利工程的开通?结合材料概括,这一工程的开通起到了什么作用?
    2. (2)  材料二体现了什么观点?结合材料归的,为了“存百姓”应采取哪些措施?
    3. (3)  结合材料三分析,宋代都市商业贸易不同于唐朝的表现有哪些方面?
    4. (4)  阅读材料四,说出清初的统治者为发展农业生产,推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5. (5)  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探究,你认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