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七下·岳阳期中) “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这句话描绘出12世纪蒙古草原的混战局面,结束了该局面的是(    )
    A . 铁木真 B . 忽必烈 C . 冒顿单于 D . 耶律阿保机
  • 1. (2024七下·岳阳期中) 统一是中国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主流。我国历史上结束了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分裂局面,实现大统一的朝代是(    )

    A . 秦朝 B . 隋朝 C . 清朝 D . 元朝
  • 1. (2024七下·衡阳期中)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全国性统一的封建政权是(    )

    A . 秦朝 B . 隋朝 C . 元朝 D . 清朝
  • 1. (2024七下·翁源期中) 宣政院,是元朝设立的直属于中央政府的国家机构,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地区的军政事务。“吐蕃”指的是现在的( )
    A . 西藏 B . 新疆 C . 台湾 D . 蒙古
  • 1. (2024七下·翁源期中) 忽必烈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反对将土地变为“牧地”,主张“劝农桑以富民”。这种做法( )
    A . 阻碍农业发展 B . 延缓统一进程 C . 利于民族交融 D . 改变经济结构
  • 1. (2024七下·梁平期中) 历史的发展是普遍联系的。下列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因果联系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 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其作品被誉为“诗史” B . 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受损——王安石变法失败 C . 宋代的商业贸易繁荣——四川地区出现“交子” D . 北庭都元帅府的设置——巩固了我国的东北边疆
  • 1. (2024九下·长沙期中) 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巩固统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主专制确立后,最高统治者希望尽量加强中央集权,而弱化地方权力;尽量简化行政层级,而不设高级行政区(无法简化时,即尽量使之不享有完全权力,成为“不完善的政权形态”)。但是,……事实上中央集权往往与地方分权主次兴替,相间而存。即便在理想状态下,中央集权也不得不建立在地方适度分权的基础之上。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从公元前两千年到公元前一千年,华北各地的史前文化在强烈的交互作用与整合过程中,发育成以“三代”(夏、商、西周)著称的早期华夏文明。在公元前最后的那一千年,华夏逐渐扩大势力范围,开始形成中央集权的专制君主政体①。公元后第一个一千年,汉文明一波又一波地从华北向南方社会全面融合,以越来越快的节奏推动东部中国经济文化均质化的进程②。公元后第二个一千年,南方超越北方,西部及西北各地区先后被元、清等政权稳固地整合到中央王朝的疆域结构之中。

    ——摘编自姚大力《追寻“我们”的根源--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与国家意识》

    材料三

          

    宣政院印   明代《抗倭图卷》局部   雅克萨战争使用的铜炮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北宋使地方成为“不完善的政权形态”在经济方面的主要措施。元朝为了使“中央集权……建立在地方适度分权的基础之上”实行哪一地方行政制度?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①②处涉及的相关史事或历史现象。请列举清朝“稳固地整合”西北地区的史实。
    3. (3) 材料三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上述史料见证了中国古代巩固边疆地区的部分举措,请任选一文物加以说明。
    4. (4) 综上所述,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巩固统治有何深远影响?
  • 1. (2024七下·江岸期中) 元朝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如下表)。据此可知,元朝对边疆地区管辖的特点是( )

    地区

    东北地区

    西北地区

    东南地区

    西南地区

    设置机构

    辽阳行省

    北庭都元帅府

    澎湖巡检司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A . 推广了行省制度 B . 加强了军事管理 C . 体现了因地制宜 D . 完善了监察制度
  • 1. (2024七下·路南月考) 元朝在驿道上隔一段距离就设有“急递铺”。铺卒在接到紧急公文后,骑快马日夜兼程传到下一个急递铺,直到送达收地。当时规定一昼夜要传递400里。这反映了元朝(    )
    A . 疆域辽阔统一 B . 中央集权衰落 C . 重视科技创新 D . 海外贸易发达
  • 1. (2024九下·长春月考) 能印证“元朝是中国边疆管理的模范朝代”这一说法的是(   )
    A . 设置宣政院 B . 设置台湾府 C . 设立驻藏大臣 D . 设立伊犁将军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1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