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七下·新宁期中) 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
    A . 澎湖巡检司 B . 台湾府 C . 琉球巡检司 D . 台湾巡检司
  • 1. (2024七下·阳江期中) 元朝宣政院具有增减改易藏族地区行政机构的职能,负责该地区的重大案件审理、军事行动与佛教事务等。这说明宣政院的设立( )
    A . 结束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B . 见证了蒙古与吐蕃的联姻与会盟 C . 标志着元朝廷直接管辖西藏地区 D . 开创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
  • 1. (2024七下·阳江期中) 忽必烈登上汗位后,先是将首都从哈拉和林(今属蒙古国,位于乌兰巴托以西365千米)南迁至上都(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后又进一步南迁至大都(位于今北京市区)。忽必烈屡屡迁都意在( )
    A . 满足奢侈生活的需要 B . 加强对农耕地区的控制 C . 使首都居于疆域中心 D . 维持蒙古游牧传统习俗
  • 1. (2024·沅江模拟) 小明要上网查询中国古代加强对西藏地区管理的历史资料,以下查询关键词适合的有(   )

    ①西域都护 ②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③伊犁将军 ④驻藏大臣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1. (2024七下·怀化期中) 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各民族碰撞、交流,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与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摘编自催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材料二:辽宋西夏时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呈现出互相吸收的特点。在辽朝,契丹族上自皇帝下至臣僚百姓,大都向往汉文化。西夏王室同样重视吸收汉族文化。虽然宋朝自以为是文化大国,但仍然吸收了辽夏的某些文化成分。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材料三: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其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形成并立局面;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互相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

    ——刘宗续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材料四: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流交融,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进程,必然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过程。

    ——2023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成熟方法”是什么?列举一例唐朝时期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辽、西夏时期的民族文化交往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辽与西夏在学习汉族文化方面的相同之处。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宋、元时期中原王朝与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分别属于哪一种模式?
    4. (4) 综上所述,你认为中学生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应该怎样身体力行?
  • 1. (2024·龙湖模拟)  元朝的萨迦、明朝的帕竹,均以法王兼领政治,在西藏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清朝政府也保留了西藏的这个政教合一制度。这一举措( )
    A . 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 B . 固化地方政权的统治力度 C . 延续因俗而治的治理原则 D . 君主专制进一步得到强化
  • 1. (2024·普宁模拟)  元朝将全国分为中书省直辖区、宣政院辖地,以及10个行中书省。另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台湾),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军政。这些反映了元朝疆域管理(   )
    A . 沿袭前代的制度 B . 历史影响深远 C . 因地制宜的特点 D . 制度混乱庞杂
  • 1. (2024七下·余江期中) 【统一·发展·开放】

    材料一  中国历史是一连绵不断的演进过程,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内聚力不断增强。自春秋战国至清前期,虽曾经历三次社会大分裂,但最终还是走向了秦汉、隋唐和元明清三次大统一。统一的时间越来越长,统一的规模越来越大,统一的制度基础越来越坚实。

    ——赵毅《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材料二  “苏湖熟,天下足”。——宋代谚语

    1. (1) 依据材料一,说出中国历史发展的演进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为了促进这一趋势的发展,对西藏所采取的管辖措施。
    2. (2) 材料二中谚语反映了经济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此现象中农业发展表现。
  • 1. (2024七下·萍乡期中) 文物证史。

    ①步辇图                                ②宣政院印章                        ③唐蕃会盟碑                        ④契丹鸡冠壶

    1. (1) 文物识别:文物的年代识别十分重要。请你识别以上文物将识别结果按文物的出现年代顺序分列于下,写清文物序号即可。文物序号:—————— 
    2. (2) 文物介绍:文物介绍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文物。请在①步辇图与④契丹鸡冠壶两件文物中任选一件文物加以介绍。(介绍应包含文物产生朝代,文物内容和文物的意义)。
    3. (3) 文物②宣政院印章和③唐蕃会盟碑都反映了历史上的重要史实。若依据其所反映的史实归为一类,归类理由是什么?结合文物所反映的史实加以说明。
  • 1. (2024七下·萍乡期中) 邓小平同志说:“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否定,西藏独立不行,半独立不行,变相独立也不行。”下列史实能证明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是( )
    A . 西汉时设置西域都护 B . 唐朝时文成公主入吐蕃 C . 设宣政院直接管辖 D . 元朝时设立澎湖巡检司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78页